《东湖 其五》

时间: 2025-04-28 03:59:43

高下人家绕郡城,隔湖遥认笑谈声。

黄庭阅罢无馀事,却倚朱栏看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下人家绕郡城,
隔湖遥认笑谈声。
黄庭阅罢无馀事,
却倚朱栏看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各式各样的人家环绕着县城,隔着湖面远远地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读完《黄庭经》后,诗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便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静静地欣赏明月升起。

注释:

  • 高下:形容不同高低的房屋。
  • 郡城:指县城,古时地方行政中心。
  • 隔湖遥认:隔着湖面远远地听到。
  • 笑谈声:欢快的谈话声。
  • 黄庭:《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
  • 倚朱栏:倚靠着红色的栏杆。
  • 月生:指月亮升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迪,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东湖时,恰逢月明之夜,诗人感受到周围的宁静与美好,便在此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东湖 其五》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与自然美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环绕在郡城周围的各色人家,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也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隔湖遥认笑谈声”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人情味,仿佛可以听到那欢声笑语,令人心向往之。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黄庭阅罢无馀事”表达了他读完经典后的一种超然与淡泊,而“却倚朱栏看月生”则展现了他在这样的宁静中享受生活的闲适与美好。诗人将读书与欣赏自然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儒道结合的思想风格,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与物质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下人家绕郡城:描绘了四周的房屋高低错落,形成环绕县城的景象,显示了乡村的繁荣。
  2. 隔湖遥认笑谈声:通过湖水的隔离,诗人恍若遥远地听到欢乐的谈话声,营造出一种亲切的生活气息。
  3. 黄庭阅罢无馀事:读完经典《黄庭经》后,诗人内心平静,仿佛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4. 却倚朱栏看月生:最后,诗人倚靠在朱红的栏杆上,静静地欣赏明月的升起,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高下人家”与“隔湖遥认”形成对仗,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与美感。
  • 意象:诗中用“朱栏”“月生”等意象,呈现出典雅的环境,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虽无明显拟人,但通过“遥认笑谈声”赋予声音以空间感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强调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宁静,体现了一种追求闲适和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人家:象征生活的繁荣与温暖,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 :作为自然景观,象征着宁静与隔离的空间。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自然景象,常代表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林迪
    C) 杜甫

  2. “黄庭阅罢无馀事”中的“黄庭”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部道教经典
    C) 一条河

  3. 诗中“倚朱栏看月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忧愁
    B) 宁静与闲适
    C) 激动

答案:

  1. B) 林迪
  2. B) 一部道教经典
  3. B) 宁静与闲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了月夜,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情。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林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