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时间: 2025-01-27 04:0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梅尧臣
三月日几望,士游溱水阳。
溱流已涣涣,有美此翱翔。
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
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
及晨各异役,悲喜竟回肠。
芍药有遗风,赠好期不忘。
固匪子能逮,是焉继新章。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日子里,我常常仰望天空,士人们在溱水边游玩。
溱水的水流轻轻荡漾,空中有美丽的鸟儿翱翔。
偶然来到这里,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月光洒满了床铺。
士人说要去少室山,女子则说要回大梁。
到了早晨,各自忙于不同的工作,悲欢离合使人心中难以平静。
芍药花依然散发着香气,赠送我美好的约定,永不忘怀。
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追求这些美好,但这情感却能继续传承。
注释
- 溱水:古地名,指溱水河,是古代的一个水域。
- 涣涣:形容水流的样子,轻柔流动。
- 陟少室:指去少室山,少室山是古代著名的旅游胜地。
- 大梁:指大梁城,古代的一个城市名。
- 芍药:一种花,象征美好和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历溱水时,正值春光明媚的三月。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开篇以“士游溱水阳”引入,生动展现出春日的活力与生机。接着通过“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宁静与美好,似乎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
在诗中,诗人与友人对话,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选择与追求。“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表现出男女各自的生活方向和人生理想,折射出社会的多元与复杂。最后,诗人以“芍药有遗风”结束,强调了美好情感的延续与珍惜,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意,仿佛在告诉读者美好的情感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月日几望:春天三月,天气晴朗,诗人抬头仰望天空。
- 士游溱水阳:士人们在溱水边游玩,展现出春日的活力。
- 溱流已涣涣:溱水流动轻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有美此翱翔:天空飞翔着美丽的鸟儿,增添了生机。
- 偶来适此愿:偶然来到这里,正好满足自己的愿望。
- 月色同满床:月光洒满床铺,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士曰陟少室:士人说要去少室山,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心态。
- 女曰归大梁:女子则选择返回大梁,体现不同的生活选择。
- 及晨各异役:早晨到了,各自忙于不同的事情。
- 悲喜竟回肠:悲欢离合使人心中难以平静,感慨人生的变化。
- 芍药有遗风:芍药花仍在散发香气,象征着美好的约定。
- 赠好期不忘:赠送给我的美好期望,永远不会忘记。
- 固匪子能逮: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追求这些美好。
- 是焉继新章:但这些情感却能继续传承,展现出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色同满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对仗:如“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展现出男女之间的对话和差异。
- 拟人:如“芍药有遗风”,给花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场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溱水: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念。
- 芍药:象征美好与爱情的持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士游溱水阳”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少室山”象征什么?
- A. 追求理想
- B. 生活的压力
- C. 家庭
- D. 友谊
-
“月色同满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动
- D. 失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值得细细品味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