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二十八》

时间: 2025-04-29 02:58:24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

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白话文翻译:

整夜漫长难以入眠,翻来覆去只听到更鼓的声音。无缘无故与人欢聚,却让我心中感到无比苦涩。

注释:

  • 夜长不得眠:夜晚很长,无法入睡。
  • 转侧:翻身,形容因失眠而不断变换姿势。
  • 更鼓:报时的鼓声,通常在夜间敲打,表示时间的流逝。
  • 无故欢相逢:没有特别的原因,与人相聚欢笑。
  • :你(方言用法),这里指自己。
  • 肝肠苦:形容心中苦闷,心如刀绞。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表达了古人对离别与相逢的感慨,体现了人情冷暖及情感纠葛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子夜歌》是魏晋时期的作品,具体作者不详。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阶段,诗歌创作繁荣,文人追求个性及自由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个体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对情感的思考,可能是因为离别、思念或是对欢聚时光的惆怅,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子夜歌四十二首》作为魏晋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第二十八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诗中通过夜晚的漫长与不得入眠,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翻来覆去,聆听着更鼓的声音,这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一种心境的反映,显现出对时间无情的叹息。

“无故欢相逢”的描写则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当与人欢聚时,内心却无法释怀,肝肠苦痛,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本应带来快乐,但在某些时刻,尤其是身处孤独之中时,反而成为了痛苦的源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生命、孤独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长不得眠”:诗人感到夜晚漫长,难以入睡,展现了内心的烦躁。
    • “转侧听更鼓”:翻来覆去,耳边响起更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
    • “无故欢相逢”:在没有特别原因的情况下,与人相聚,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
    • “使侬肝肠苦”:虽然有欢聚,但内心却感到痛苦,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深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夜长”与“转侧”形成对比。
    • 拟人:将夜晚的苦闷与更鼓声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本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孤独与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在欢聚时内心的苦闷,反映了人对情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无奈。
  • 更鼓:时间的流逝,也传达出一种无情感。
  • 欢相逢:体现人际关系中的欢乐与苦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更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报时的鼓声
    • C. 诗人的心情
  2. 诗人“不得眠”的原因是什么?

    • A. 听到外面的喧嚣
    • B. 夜晚太长
    • C. 忧虑与思念
  3. “无故欢相逢”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无奈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夜景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子夜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与思索,但前者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描绘,后者则着重于内心的情感冲突。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