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明宅花烛席上赋》

时间: 2025-01-27 03:50:51

百两礼将陈,王家集上宾。

花光浓照席,烛艳暖回春。

已接冰壶润,宁辞翠斝醇。

自惭持短调,重对玉堂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端明宅花烛席上赋
作者:梅尧臣 〔宋代〕

百两礼将陈,王家集上宾。
花光浓照席,烛艳暖回春。
已接冰壶润,宁辞翠斝醇。
自惭持短调,重对玉堂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李端明家中盛大的宴会场景。诗的开头提到丰厚的礼品摆在面前,王家的一位贵客正在这里做客。宴席上,鲜花的光彩明媚地照耀着,烛光则温暖地映照着春天的气息。诗人已经品尝了清凉的美酒,当然不愿意拒绝那醇厚的佳酿。尽管自己感到诗歌的水平低微,却仍然渴望与这些才俊在一起对话。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两礼:指价值一百两银子的礼品,表示盛大的宴请场面。
  • 王家集:王家指王家的人,集上宾即王家请来的客人。
  • 花光浓:鲜花的光彩明亮浓郁。
  • 烛艳:蜡烛的光辉艳丽。
  • 冰壶:指盛冷酒的器具。
  • 翠斝:指青色的酒杯,象征美酒。
  • 短调:指自己的诗词水平不高。
  • 玉堂人:指才华横溢的人,玉堂象征高雅的环境。

典故解析
“玉堂”在古代文人中常用来指代高雅的居所,诗人自惭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宴会上,梅尧臣受邀参加李端明的宴席,因而写下此诗。它不仅展现了当时士族的豪华生活,也表达了诗人与众多才俊交流时的自谦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百两礼将陈”开篇,直接引入宴会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奢华的氛围。诗中通过“花光浓照席”和“烛艳暖回春”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场景,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与酒香。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宴会的热闹,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其次,诗中的“已接冰壶润,宁辞翠斝醇”表现了诗人对美酒的享受与珍惜。在这里,冰壶象征清酒的清澈爽口,而翠斝则象征更为浓烈的美酒,二者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在不同酒品中取舍的态度。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宴会的氛围,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多元追求。

最后,诗人以“自惭持短调,重对玉堂人”结束,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自省。尽管身处才俊云集的环境,诗人对自己的诗才感到不足,表现出对文人群体的崇敬与向往。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热烈中透出一丝淡淡的愁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两礼将陈:宴会中摆放着价值不菲的礼物,突显出盛大的场面。
  2. 王家集上宾:王家的一位贵客正在这里做客,暗示主人家族的显赫地位。
  3. 花光浓照席:鲜花的光彩照耀着宴席,生动描绘出宴会的美丽。
  4. 烛艳暖回春:烛光的温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传达出温馨的氛围。
  5. 已接冰壶润:已开始品尝清酒,表现出对美酒的向往。
  6. 宁辞翠斝醇:不愿拒绝醇厚的佳酿,显示出对生活享受的态度。
  7. 自惭持短调:感到自己的诗才不足,表现出自谦的情感。
  8. 重对玉堂人:渴望与高雅之士交流,体现出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光浓照席,烛艳暖回春”,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冰壶、翠斝的使用,不仅是物品的描绘,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宴会的热烈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自我才华的反思与对优秀文人的敬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美好与生活的繁荣。
  2. :代表温暖与团聚。
  3. 冰壶:象征清新与纯粹的品位。
  4. 翠斝:象征丰厚与醇厚的生活享受。

这些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两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礼物
    C. 一种菜肴
    D. 一种音乐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自谦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表现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
  • 陶渊明《饮酒》: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自得。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的宴会诗作都描绘了盛宴的场景,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描写和自我反思,而李白则往往表现出豪放与壮观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