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南岳》

时间: 2025-01-10 19:03:46

境幽南岳寺,路向碧岩分。

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

灵禽时奏乐,香石日笼云。

想到经行处,超然趣不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境幽南岳寺,路向碧岩分。
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
灵禽时奏乐,香石日笼云。
想到经行处,超然趣不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寺的幽静境界,通往寺庙的道路分向碧绿的岩石。远近的松树相互连接,高低的钟声交织在一起。灵鸟时而奏乐,香气从石头中弥漫,阳光笼罩着云彩。我想到这里修行的地方,心境超然,趣味独特,不与世俗相群。

注释:

  • 境幽:环境幽静。
  • 南岳寺:指的是南岳衡山的寺庙,风景秀丽,适合修行。
  • 碧岩:指绿色的岩石,形容自然景色。
  • 灵禽:灵巧的鸟,指会唱歌的鸟类。
  • 香石:散发香气的石头,可能指香樟木或其他香料。
  • 经行处:修行的地方,指佛教徒诵经和打坐的场所。
  • 超然:超脱于世俗的状态。

典故解析:

南岳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历史悠久,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吟咏。诗中提到的“灵禽”和“香石”,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真净,宋代高僧,擅长诗文,致力于传播佛教思想。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释真净在南岳寺的修行期间,表达了他对这一圣地的热爱,以及在此地修行时的心灵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南岳寺的清幽与宁静,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南岳寺的灵动与静谧。开篇“境幽南岳寺”即点明了主题,带领读者走入这个宁静的世界。接下来的“路向碧岩分”则通过对道路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碧绿的岩石,暗示了人们在修行的路上所要面对的自然美景。

在诗中,松树和钟声的描写承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展现了视听的交融,使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宁静的环境中。灵禽的乐声与香石的气味,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感。

最后一句“超然趣不群”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他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与超脱。这首诗不仅是对南岳寺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向往,体现了深厚的佛教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境幽南岳寺:描述南岳寺的环境幽静,给人以宁静之感。
  2. 路向碧岩分:描绘通往寺庙的路,分向绿色的岩石,暗示自然景色的美丽。
  3. 远近松相接:远处和近处的松树相互连接,展现自然的层次感。
  4. 高低钟共闻:高低的寺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音景。
  5. 灵禽时奏乐:时而有灵巧的鸟儿在歌唱,增添了生动气息。
  6. 香石日笼云:香气从石头中散发出来,阳光笼罩着云彩,描绘出宁静的氛围。
  7. 想到经行处:思及修行的地方,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8. 超然趣不群:心境超然,趣味独特,不与世俗为伍,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灵的感受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高低钟共闻”,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灵禽的乐声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岳寺的热爱,以及在此地修行所获得的超然心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岳寺:象征着宗教信仰与修行之地。
  • 松树:象征长青与坚韧,表现自然的生机。
  • 灵禽:象征灵动与生命,增强了诗的活力。
  • 香石:象征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禽”指的是什么? A. 鱼
    B. 鸟
    C. 虫
    答案:B

  2. “高低钟共闻”中的“共”字表达了什么? A. 分开
    B. 一起
    C. 远离
    答案:B

  3. 诗人表达了对南岳寺的什么感受? A. 失望
    B. 热爱
    C. 疲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寄托志向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南岳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