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满城社雨》
时间: 2025-01-11 11:3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白话文翻译
满城的社日细雨,又让我想起自己无家可归,一年又一年的新恨。花儿轻飘,柳树沉重,隔断了红楼的芳香小径。旧日的城垒,不知是哪家曾经认得,更怕主人问起往事。商量了多少雕檐,却还是无法确定。谁能想到去年春天的宁静,直数到今年,只有丝丝的魂影浮动。我的前身应该是那一片落红残粉。无法停止呢喃的交谈,又惹得黄莺在一旁闲听。比起池上的鸳鸯,日日在阑干前双双飞舞。
注释
- 社雨:指春天的细雨,社日是春社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
- 无家:表示失去家园,心中怅惘。
- 新恨:指新产生的遗憾或怨恨。
- 红楼芳径:红楼是指美丽的女子,而芳径泛指幽美的小路。
- 旧垒:旧时的城墙或居所。
- 雕檐:雕刻精美的屋檐。
- 丝魂絮影:形容飘渺的思绪或情感。
- 落红残粉:比喻凋零的花瓣,象征失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惠言,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陕西人。其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双双燕·满城社雨》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对往昔的怀念,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对现状的无奈。开头“满城社雨”,营造出一种阴雨绵绵的氛围,使人感到忧伤。接着,诗人透过“花轻柳重”的对比,传达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尤其在提到“旧垒谁家曾识”时,诗人流露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忆与惆怅。
词中“丝魂絮影”的意象,既表现了情感的飘忽不定,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对爱情的渴望。最后的“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则以鸳鸯的双双陪伴,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对爱情的渴求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细雨纷飞,勾起失落的情感,暗示过去一年中的失落与怨恨。
-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花的轻盈与柳的沉重形成对比,象征着美好与哀愁的交织。
-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对曾经的回忆感到恐惧,生怕再次触碰内心的痛楚。
-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尽管对往事有很多回想,但对未来依然感到不确定。
- “谁省去年春静。”:回忆起去年的平静,感慨时光的流逝。
- “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将自己比作凋零的花瓣,喻示对过往的怀念与自我消逝的感叹。
-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不断低语,像是在诉说心中情感,吸引了莺鸟的注意。
- “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以鸳鸯的双双相伴,映衬出自己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花与柳的轻重对比,表现情感的矛盾。
- 比喻:将自己比作落红,象征失去的美好。
- 拟人:将莺儿赋予人性,表现出一种感情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失去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不安,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雨:象征着万物复苏、春天的希望,但同时也暗示着团聚的无奈。
- 红楼:代表着美好和理想的追求。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表达对双双飞舞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城社雨”中的“社雨”主要指什么? A. 冬天的雪
B. 春天的细雨
C. 夏天的暴雨
答案:B -
诗中“花轻柳重”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疲惫
答案:B -
诗人通过“鸳鸯”这一意象来表达什么? A. 对友情的向往
B. 对爱情的渴求
C. 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张惠言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