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仙》
时间: 2025-01-10 22:0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
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
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
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特而富饶的仙境。鹤岑有着奇妙的小路,麟洲上住着富有的仙人。紫泉流淌着如珠般的液体,玄岩上排列着美丽的丹葩。我常常希望能披上尘网,渺然登上云车。鸾鸟的情感飞向了高空,凤凰则在烟霞中疲惫地徘徊。大道靠近蓬莱仙境,心情却在繁华的市井中徘徊。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感到惆怅,虚度了在江边的美好时光。
注释:
- 鹤岑:指仙鹤栖息的地方,象征高洁的境地。
- 麟洲:传说中有麟的地方,象征着富贵和仙境。
- 紫泉:紫色的泉水,寓意仙气缭绕,象征灵性。
- 漱珠液: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像是漱口的珠子。
- 玄岩:黑色的岩石,象征神秘和深邃。
- 丹葩:红色的花朵,象征美丽和繁荣。
- 披尘网:指身披尘世的网,隐喻抛弃尘世的烦恼。
- 眇然:渺小而遥远,形容人渴望飞升的心境。
- 鸾情:鸾鸟的情感,象征高远的追求。
- 凤想:凤凰的思念,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朝市:繁华的市井,象征尘世的繁忙与喧嚣。
- 无为:指无所作为,意指放弃世俗的追求。
- 惆怅:感到忧伤和失落。
- 虚此江上华:形容在江边虚度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50年,卒于公元676年。王勃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滕王阁序》最为人称道。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怀仙》创作于王勃人生的早期,正值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期。诗中渗透着对仙境的向往与对尘世繁华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怀仙》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境图景,从“鹤岑有奇径”到“麟洲富仙家”,展现了一个充满灵性和美丽的世界。通过细腻的描写,王勃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让人感受到那里的清幽和富饶。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仙境,更多的是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与无奈。通过“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诗人反映了自己的无所作为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运用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的情感更加细腻而深邃。王勃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岑有奇径:鹤栖息的高地上有奇特的小路,暗示着仙境的存在。
- 麟洲富仙家:麟洲上住着富有的仙人,象征着富饶和灵性。
- 紫泉漱珠液:紫色的泉水如珠般清澈,表达了神秘和纯净。
- 玄岩列丹葩:黑色岩石上盛开着美丽的红花,象征着美丽与生机。
- 常希披尘网:常常希望能抛弃尘世的烦恼,向往自由。
- 眇然登云车:渺小而遥远地想要乘云而行,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鸾情极霄汉:鸾鸟的情感飞向高空,象征着追逐理想的勇气。
- 凤想疲烟霞:凤凰在烟霞中徘徊,传达出追求理想的艰辛。
- 道存蓬瀛近:大道通向蓬莱仙境,暗示理想生活的可及性。
- 意惬朝市赊:心情在繁华的市井中徘徊,表现出生活的无奈。
- 无为坐惆怅:无所事事地感到惆怅,揭示出内心的孤独。
- 虚此江上华:虚度在江边的美好时光,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境与现实对比,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如“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如“紫泉”、“丹葩”等意象的使用,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繁华世界中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王勃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与长寿,代表理想与追求。
- 麟:寓意富贵与祥瑞,代表美好的生活。
- 紫泉:象征灵性与纯净,表现出理想的美好。
- 丹葩:象征美丽与繁荣,代表对生活的热爱。
- 鸾:象征高远与追求,表现出对理想的向往。
- 凤:象征美丽与希望,代表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鹤岑”指的是?
- A. 仙鹤栖息的地方
- B. 一个城市
- C. 一种花
- D. 一种动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紫泉漱_液”中的“珠”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对/错)
答案:
- A. 仙鹤栖息的地方
- 珠;象征灵性与清澈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勃《怀仙》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王勃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比较,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