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17:02

徇名视逐末,锱铢为重轻。

置身等草木,安得无衰荣。

华屋歌未阕,白杨闻哭声。

向平果何意,问死仙如生。

意思解释

和陶饮酒二首

原文展示:

徇名视逐末,锱铢为重轻。
置身等草木,安得无衰荣。
华屋歌未阕,白杨闻哭声。
向平果何意,问死仙如生。

白话文翻译:

追逐名利,视野狭隘,就像斤两之间的琐碎都显得重要。
身处此世,如同草木一般,怎么能不经历衰败与兴荣呢?
华丽的屋子里歌声未断,白杨树下却传来哭声。
我对这如平果般的情感有何想法?问问那些仙人,生与死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注释:

  • 徇名:追逐名声。
  • 视逐末:目光短浅,追求琐事。
  • 锱铢:形容极为细小的分量,指斤两。
  • 置身等草木:将自己处于草木之中,形容无所作为。
  • 安得无衰荣:怎么能不经历衰败与兴盛。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歌未阕:歌声未停止。
  • 白杨:树木的种类,象征哀伤。
  • 向平果:指向一种果实,象征人生的无常。
  • 问死仙如生:询问仙人,死与生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梦旸,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借鉴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受到个人经历及社会现实的影响,借用陶渊明的喝酒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名利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首联以“徇名视逐末”开启,直接点出社会对名利的追逐,表现出一种对浮华的质疑与失望。接着,诗人以“置身等草木”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无奈,似乎已经与世俗的喧嚣隔绝,身心疲惫,反映出一种隐者的心境。

中间两联则通过对比,描绘出华屋中的欢歌与白杨下的哭声,暗示着人生的两面:繁华与哀伤、欢乐与悲痛。最后一联的“向平果何意”引发读者的思考,生与死的界限似乎在此刻变得模糊。诗人在探讨生命的意义时,似乎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境界,询问那些超脱于生死的仙人,实际上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徇名视逐末:揭示了追求名利的无益与短视,暗示人生的追求应更为深远。
  • 锱铢为重轻:表明对细小事物的过度关注,反映出人生态度的偏差。
  • 置身等草木:比喻自我价值的忽视,强调隐逸的状态。
  • 安得无衰荣:质疑生命的无常,暗示人皆有盛衰。
  • 华屋歌未阕:华丽外表下的空洞与虚伪。
  • 白杨闻哭声: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悲伤。
  • 向平果何意:反思情感的真实与虚幻。
  • 问死仙如生:探讨生死的哲学,寻求更高的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草木,表达人生的脆弱。
  • 对仗:如“华屋歌未阕,白杨闻哭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人生的沉思,表现出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强调了生死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利:象征世俗的追求,表现出对浮华生活的反思。
  • 草木:代表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华屋:象征表面的繁华与内心的空虚。
  • 白杨:悲伤与哀悼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徇名视逐末”中的“徇名”是什么意思? a. 追求名利
    b. 享受生活
    c. 劳动致富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华屋”象征什么? a. 幸福
    b. 繁华与虚伪
    c. 自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与自然的心境。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人生与享乐的态度。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吴梦旸的《和陶饮酒二首》,二者均探讨了饮酒与人生态度的关系,但吴梦旸更强调对名利的反思与生死的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吴梦旸研究》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