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九日修故事访南山,崖间有前太守所作水调歌头,率尔次韵)》

时间: 2025-02-04 16:15:50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

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

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

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

意思解释

水调歌头(九日修故事访南山)

原文展示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
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
何幸有从游。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
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
应念我穷愁。
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

白话文翻译

卷尽了风和雨,晴朗的日子照耀着清秋。
在南山的高处回首,看到潇洒的一扁州。
不妨向飞霞饮茶,归回云间的书院,
真是幸事有朋友相伴游玩。
将公事抛开,和大家同乐同欢。
年轻时的事,湖海之间的气息,百尺高楼。
白发萧萧,归兴只念故乡的幽静。
今天聊聊往事,岁月如大江东去,
应当想到我满怀愁苦。
不仅仅是在莼鲈口,杜若花的芳洲。

注释

  • 卷尽:卷起、结束。
  • 飞霞:指飘浮的云霞。
  • 沦茗:泡茶,饮茶。
  • 公事:公务,工作事务。
  • 同乐与同尤:一起享乐和分享。
  • 莼鲈口:指水域中的莼菜和鲈鱼,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杜若:指一种植物,常生长于水边,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某,字不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拜访南山,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珍视。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强调长寿和团聚。通过回忆年轻时的经历,诗人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万某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厚的人文情感。开篇以“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从阴雨到晴天的转变,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希望。南山的高处,诗人回首往昔,展现了一种洒脱和自在的心态。接下来的“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描绘了与友人一同品茗的悠闲场景,诗人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与友人的距离,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将公事抛诸脑后,享受当下的乐趣。诗中“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则唤起了对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湖海之间的浩瀚与百尺楼的高耸交织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景。

最后,诗人以“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结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愁苦,同时也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加深了对故乡的情感。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尽风和雨:风雨已然结束,意味着经过波折后的宁静。
  • 晴日照清秋:晴天照耀着清爽的秋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在南山高处回望,看到一片美丽的州,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自信。
  • 且向飞霞沦茗:邀请朋友一起品茶,享受生活的乐趣。
  • 何幸有从游:感叹能够与朋友相聚游玩是一种幸福。
  • 随分了公事:放下工作,尽情享受生活。
  •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回忆年轻时的经历,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白发渐生,归兴只念清幽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今日聊修故事:今天聚会,回忆往事,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口岁大江东去:岁月如大江向东流去,感叹时光的流逝。
  • 应念我穷愁:提及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忧虑,反映出一种人生的沉思。
  • 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大江东去”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飞霞沦茗”使自然景象富有情感。
  • 对仗:如“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高远与闲适,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之地。
  • 飞霞: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悠闲的氛围。
  • 莼鲈口:代表故乡的味道,体现对故乡的思恋与眷恋。
  • 杜若: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传递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霞”指的是什么? a) 飘浮的云霞
    b) 远方的山川
    c) 美丽的花朵

  2. “今日聊修故事”中的“故事”主要指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过去的回忆
    c) 自然的景色

  3. 诗中“口岁大江东去”意在表达什么? a) 对未来的期许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飘浮的云霞
  2. b) 过去的回忆
  3.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水调歌头”为题,表达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的哲理,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风格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相关诗句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下一句是什么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上一句是什么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下一句是什么

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上一句是什么

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下一句是什么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上一句是什么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上一句是什么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下一句是什么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上一句是什么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下一句是什么

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上一句是什么

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下一句是什么

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上一句是什么

卷尽风和雨,下一句是什么

晴日照清秋。上一句是什么

晴日照清秋。下一句是什么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上一句是什么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下一句是什么

且向飞霞沦茗,上一句是什么

且向飞霞沦茗,下一句是什么

还归云间书院,上一句是什么

还归云间书院,下一句是什么

何幸有从游。上一句是什么

何幸有从游。下一句是什么

随分了公事,上一句是什么

随分了公事,下一句是什么

同乐与同尤。上一句是什么

同乐与同尤。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事,上一句是什么

少年事,下一句是什么

湖海气,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