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时间: 2025-01-10 22:3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杨万里 〔宋代〕
屏山十论抉圣心,甘老十论刮古今。
古今刮得都见髓,持献玉工逢刖趾。
玉皇左相华阳封,上与阿旦双周公。
荐渠金门可登仕,金门送渠外台试。
渠侬掉头不肯行,有雪可钓月可耕。
恩山紫蕨椽来大,恩江白鱼船样个。
绿蓑青箬霞上卧,不知毕逋明视东西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张仲寅的“甘老堂”所感受到的深厚文化底蕴。诗中提到“屏山”和“甘老”,这是指代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圣贤之道与修身养性。古今之学都能领悟到精髓,真理的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人生活的思考。最终,他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安宁。
注释
- 屏山:指代“屏山十论”,象征高远的思想与理想。
- 甘老堂:张仲寅所建,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
- 玉皇:道教中的天帝,象征最高的权威与智慧。
- 阿旦和双周公:古代的贤者,象征智慧与仁德。
- 金门:仕途的象征,表明登仕的机会。
- 雪与月:自然景象,代表清静与恬淡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当时社会文人追求理想和修身养性的风潮。张仲寅的“甘老堂”作为一个文化聚集地,成为文人交流思想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今文化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的“屏山十论”和“甘老十论”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传承与自我修养的重视。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如“雪”和“月”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在呼唤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诗人不仅赞美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也提醒当代人应更好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古今文化。最后,诗中提到的“绿蓑青箬”则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屏山十论抉圣心:提到古代文人思想的深邃,强调对圣贤之道的追求。
- 甘老十论刮古今:指代对古今文化的剖析,展示出作者的博学。
- 古今刮得都见髓:强调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是永恒的。
- 持献玉工逢刖趾:比喻在道德和文化的追求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 玉皇左相华阳封:引用道教中的人物,象征权威与智慧的传承。
- 荐渠金门可登仕:描绘登仕之路的可能性。
- 金门送渠外台试:反映出对仕途的期待与不确定。
- 渠侬掉头不肯行: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拒绝与不屑。
- 有雪可钓月可耕:展现宁静的生活状态,强调自然的恬淡。
- 恩山紫蕨椽来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寓意情感的深厚。
- 恩江白鱼船样个: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 绿蓑青箬霞上卧:理想生活的描绘,强调和自然的和谐。
- 不知毕逋明视东西过:沉浸在宁静中,不再受世俗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古今文化的剖析比喻为“刮”,强调深度与精髓。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自然景象如“雪”、“月”象征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甘老堂:文化的象征,代表修身养性的场所。
- 雪、月:象征清静与超脱的生活方式。
- 绿蓑青箬: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甘老堂”象征什么? a) 仕途
b) 文化与修身养性
c) 战争
d) 商业 -
诗中“有雪可钓月可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向往
c)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d) 对名利的追逐
答案
- b) 杨万里
- b) 文化与修身养性
- c)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文化与理想生活的结合,而陶渊明则更强调逃避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