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咏桐》

时间: 2025-04-28 01:27:11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意思解释

忆秦娥·咏桐

作者: 李清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白话文翻译:

在高阁上,远处的山峦和广袤的原野在烟雾中显得朦胧。
烟雾薄薄的,归来的乌鸦在傍晚时分啼叫。
残余的香气和残酒让我心情恶劣,西风催促着梧桐树的叶子纷纷落下。
梧桐叶落,秋色再次袭来,寂寞也随之而来。

注释:

  • 临高阁: 指高高的楼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孤独的境地。
  • 乱山平野: 形容远处的山和平原,景色混杂。
  • 烟光薄: 指烟雾轻薄,景色朦胧。
  • 栖鸦: 指栖息的乌鸦,象征归属和孤独感。
  • 闻角: 指听到角声,角声常常表示战事或离别。
  • 断香残酒: 指香气已断、酒已残,暗示往日的美好已去,情绪低落。
  • 西风: 秋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和凋零。
  • 梧桐落: 梧桐树的叶子落下,暗示秋天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字易安,号漱玉,南宋著名女词人。她的词风细腻婉约,情感深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李清照人生的晚期,生活境遇的困顿和国家的动荡使她心情愈加沉重。诗中浓厚的秋意与孤独感,反映了她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忆秦娥·咏桐》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情感的词作。李清照以“临高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而孤寂的境地。高阁的视野虽开阔,但周围的“乱山平野”却笼罩在一层薄烟之中,象征着模糊不清的未来与回忆的朦胧。接下来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更是将孤独的情绪升华,乌鸦的归巢与暮角的哀鸣,形成了对比,既有归属的渴望,又有离别的愁苦。

“断香残酒情怀恶”一句,表明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香气与美酒象征着欢乐的时光已成过去,情感的恶劣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整首词的情感升华,梧桐树的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而秋色的来临则是对孤独的进一步强调。整个词作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诗人独特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通过高阁的视角,展现出广阔而朦胧的自然景色,暗示作者的孤独。
  2.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归来的乌鸦和暮角声使得场景更加幽寂,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
  3. 断香残酒情怀恶: 过去美好的回忆已成断裂,现状的无奈与恶劣情绪浮现。
  4. 西风催衬梧桐落: 西风的到来使得梧桐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象征着秋天与生命的衰退。
  5.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梧桐的落叶与秋天的到来再一次唤起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栖鸦归后”与“暮天闻角”的对比,突出孤独与归属感的矛盾。
  • 拟人: 西风“催衬”梧桐落,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秋意的渲染。
  • 象征: 梧桐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个人情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 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孤独。
  • 烟光: 代表模糊与不确定的未来。
  • 栖鸦: 归属感与孤独感的象征。
  • 梧桐: 生命的无常与秋天的象征。
  • 西风: 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怀念
    C. 愤怒
    D. 兴奋

  2. “烟光薄”中的“烟光”指的是什么?
    A. 明亮
    B. 朦胧的景色
    C. 清晰的视野
    D. 热烈的情感

  3. 诗中提到的“梧桐落”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命的衰退与孤独
    C. 欢乐的时光
    D. 满天的星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李清照词选》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