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何员外》
时间: 2025-01-24 19:2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何员外》
作者:元结
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
吾见何君饶,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岖。
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
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犹是尚书郎,收赋来江湖。
人皆悉苍生,随意极所须。
比盗无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独宽大,使之力自输。
吾欲探时谣,为公伏奏书。
但恐抵忌讳,未知肯听无。
不然且相送,醉欢于坐隅。
白话文翻译
谁能够守住清白的名声,谁又能继承世俗的儒雅?
我见何君真是富有,为人是这样的。
被贬官二十年,始终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
我终究不怕贫穷和卑贱,心中没有什么牵挂。
忽然遇到知己,几个月后就得到了官职的符印。
我仍是尚书郎,收税来江湖。
人们都关心民生,随心所欲地满足所需。
比起盗贼没有兵器,比起偷窃又更不如。
您能独自宽容大度,让他人自愿付出。
我想探求时局的谣言,为您奏上书信。
但恐怕会触及忌讳,不知道您是否肯听。
不然就暂且相送,醉酒欢聚在角落。
注释
- 清躅:清白的名声或品德。
- 嗣世儒:继承世俗的儒雅。
- 黜官:被贬职。
- 崎岖:波折、艰难。
- 收赋:征收赋税。
- 苍生:百姓、人民。
典故解析
- 尚书郎: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
- 江湖:泛指社会,或指隐逸生活的地方。
- 忌讳:古人对某些事情的避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约659年-740年),字子渊,唐代诗人,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以其诗歌和散文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结被贬后,反映了他对朋友何员外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和对知己的珍惜。
诗歌鉴赏
《别何员外》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诗中通过对友人的寄情和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引入,表达了对清白与儒雅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经历了贬职的磨难后,显得愈发珍贵。
接着,作者回忆自己二十年的贬谪生活,尽管生活贫困,但内心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物质所困。此时他与知己重逢,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似乎又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诗中提到的“收赋来江湖”,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切。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何员外的尊重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复杂关系的担忧。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真诚的情感中,传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生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能守清躅:自问谁能保持清白的名声。
- 黜官二十年:回顾自己被贬的经历,强调坚持不懈。
- 犹是尚书郎:尽管经历波折,他的身份依旧未变,体现了对职务的自豪。
- 公能独宽大:赞美何员外的宽容与大度,表现出对友人的钦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清白与世俗的对比,强调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排比:在描述生活状态时,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语气。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清白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官场复杂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清躅:象征清白与高尚的品德。
- 江湖:象征民生与社会的复杂性。
- 知己:象征珍贵的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黜官”指的是什么?
- A. 升职
- B. 被贬职
- C. 退休
-
诗人对何员外的态度是?
- A. 不屑
- B. 尊敬
- C. 嫉妒
-
诗中提到的“清躅”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清白名声
- C.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通过友谊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希冀。
诗词对比:
- 元结的《别何员外》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但元结更强调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王勃则更多展现了对前途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结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