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疑第二峰》
时间: 2025-01-10 22:23: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坛。
杉松映飞泉,苍苍在云端。
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冠。
不知几百岁,燕坐饵金丹。
相传羽化时,云鹤满峰恋。
妇中有高人,相望空长叹。
白话文翻译:
在九疑山的第二峰上,有一个仙人居住的坛子。
高大的杉树和松树映衬着飞流的泉水,苍翠的树木在云端显得格外清幽。
这里住着谁呢?据说是鲁国的女子,身穿冠冕。
不知她已经在此生活了几百年,燕子在她身边,静静地等待着金丹。
传说她羽化升仙时,云鹤在峰顶徘徊,依依不舍。
在众多妇人中,她是那个高人,彼此遥望,不禁长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湖南省,是道教名山。
- 第二峰:九疑山的第二高峰。
- 仙坛:指供奉神仙的坛子,这里暗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苍苍:形容颜色青翠、深邃。
- 鲁女:指鲁国的女子,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
- 羽化:指成仙或去世后化为仙人。
典故解析:
- 鲁女冠:可能指鲁国的女子以其美丽和智慧著称,暗含对女性的赞美。
- 金丹:道教中指炼制的长生不老之药,常与仙人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字仲舒,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665年,卒年不详,曾任职于朝廷。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道家思想为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表现了诗人对道教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登九疑第二峰》是一首充满了道教思想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九疑山的奇丽景色,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山中仙人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九疑第二峰”引入,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仿佛在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仙境。接着,诗人以“杉松映飞泉,苍苍在云端”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山中苍翠的树木与飞流的泉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冠”一句,突出了居住在此的神秘女子,暗示其非凡的身份与修为。诗人用“燕坐饵金丹”来表达这位女子与仙人生活的悠然自得,进一步增强了诗的仙气。最后两句“相传羽化时,云鹤满峰恋”以及“妇中有高人,相望空长叹”,不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切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疑第二峰:指出地点,设定诗的背景。
- 其上有仙坛:引入仙人和道教文化,暗示神秘。
- 杉松映飞泉: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清新之美。
- 苍苍在云端:强调环境的高远和幽深。
- 何人居此处:提出疑问,增强神秘感。
- 云是鲁女冠:引入传说中的女子,增添传奇色彩。
- 不知几百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女子的长生。
- 燕坐饵金丹:展现仙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 相传羽化时:引出传说,增加神秘色彩。
- 云鹤满峰恋:表现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 妇中有高人:强调女子的非凡,暗示对女性的赞美。
- 相望空长叹:引发对生命和追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云鹤满峰恋”比喻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如“杉松映飞泉,苍苍在云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燕坐饵金丹”,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对仙人生活的敬仰,以及对女性非凡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疑山:象征道教文化的圣地。
- 仙坛:象征神秘与超脱。
- 杉松与飞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鲁女:象征智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登九疑第二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元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云是鲁女冠”指的是?
- A. 一位仙人
-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 C. 一片云彩
- D. 一座山峰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沉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登九疑第二峰》都描绘了自然之美,前者更多的是豪放与激情,而后者则是恬静与深思,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