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阻雨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6:48

深泥漫漫污后土,长安闭门三日雨。

顽云不动风伯愁,飞电更相雷师怒。

阳乌力弱不自持,天漏已宽无石补。

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师阻雨二首 张耒 〔宋代〕

深泥漫漫污后土,长安闭门三日雨。 顽云不动风伯愁,飞电更相雷师怒。 阳乌力弱不自持,天漏已宽无石补。 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

白话文翻译:

深泥漫漫污染了大地,长安城关闭了城门,连续下了三天的雨。 厚重的云层不动,风神感到忧愁,闪电交加,雷神发怒。 太阳的力量变得微弱,无法自持,天空的漏洞已经很大,无法用石头来修补。 麦田里的蛾子和禾苗的耳朵不足为忧,应当想到变成鱼儿,因为没有大禹来拯救。

注释:

  • 深泥漫漫:形容雨水积聚成泥泞。
  • 污后土:污染了大地。
  • 顽云不动:形容云层厚重,不动。
  • 风伯:风神。
  • 飞电:闪电。
  • 雷师:雷神。
  • 阳乌:太阳的别称。
  • 天漏:比喻天空像漏了一样,雨水不断。
  • 无石补:无法用石头修补,比喻无法解决问题。
  • 麦蛾禾耳:麦田里的害虫和禾苗的受损部分。
  • 为鱼:比喻水灾严重,人变成了鱼。
  • 救无禹:没有大禹这样的英雄来拯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京师(长安)连日大雨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灾害和人们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异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连日大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异象和社会的困境。诗中“深泥漫漫污后土”和“长安闭门三日雨”直接描绘了雨水的泛滥和城市的封闭状态,形象生动。接着,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云、风、电、雷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泥漫漫污后土”:描绘雨水积聚成泥泞,污染了大地。
  2. “长安闭门三日雨”:长安城关闭了城门,连续下了三天的雨。
  3. “顽云不动风伯愁”:厚重的云层不动,风神感到忧愁。
  4. “飞电更相雷师怒”:闪电交加,雷神发怒。
  5. “阳乌力弱不自持”:太阳的力量变得微弱,无法自持。
  6. “天漏已宽无石补”:天空的漏洞已经很大,无法用石头来修补。
  7. “麦蛾禾耳不足忧”:麦田里的害虫和禾苗的受损部分不足为忧。
  8. “当念为鱼救无禹”:应当想到变成鱼儿,因为没有大禹这样的英雄来拯救。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云、风、电、雷赋予情感,如“顽云不动风伯愁”和“飞电更相雷师怒”。
  • 比喻:用“天漏”比喻天空像漏了一样,雨水不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连日大雨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期盼。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拟人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泥:雨水积聚成泥泞。
  • 顽云:厚重的云层。
  • 飞电:闪电。
  • 阳乌:太阳。
  • 天漏:天空的漏洞。
  • 麦蛾禾耳:麦田里的害虫和禾苗的受损部分。
  • 为鱼:水灾严重,人变成了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顽云不动风伯愁”中的“风伯”指的是什么? A. 风神 B. 风伯乐 C. 风伯酒 D. 风伯山

  2. 诗中“天漏已宽无石补”比喻了什么? A. 天空的漏洞 B. 无法解决问题 C. 天空的美丽 D. 天空的广阔

  3. 诗中“当念为鱼救无禹”表达了什么? A. 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B. 对鱼儿的喜爱 C. 对大禹的崇拜 D. 对水灾的恐惧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后的长安城,与张耒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张耒的这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张耒的《京师阻雨二首》:两者都描绘了长安城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而张耒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灾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