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粜官粟有感》

时间: 2025-02-04 15:26:04

持钱粜官粟,日夕拥公门。

官价虽不高,官仓常若贫。

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

伺待官粟空,腾价邀吾民。

坐视既不可,禁之益纷纭。

扰扰田亩中,果腹才几人。

我欲究其源,宏阔未易陈。

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钱粜官粟,日夕拥公门。官价虽不高,官仓常若贫。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伺待官粟空,腾价邀吾民。坐视既不可,禁之益纷纭。扰扰田亩中,果腹才几人。我欲究其源,宏阔未易陈。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

白话文翻译

拿着钱去买官府的粮食,早晚都挤在官府的门前。官府的粮价虽然不高,但官仓却常常显得贫乏。那些兼并者关闭了他们的粮仓,一粒粮食也不肯分给他人。他们等待官府的粮食耗尽,然后提高价格向我们这些百姓出售。坐视不管是不行的,但禁止他们又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在纷乱的田野中,能够吃饱的人又有多少呢?我想要探究这一切的根源,但这个问题太过宏大,难以陈述清楚。唉,在这天地之间,百姓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

注释

  • 粜官粟:指购买官府出售的粮食。
  • 日夕拥公门:早晚都挤在官府的门前。
  • 官价虽不高:官府的粮价虽然不高。
  • 官仓常若贫:官仓却常常显得贫乏。
  • 兼并闭囷廪:那些兼并者关闭了他们的粮仓。
  • 一粒不肯分:一粒粮食也不肯分给他人。
  • 伺待官粟空:他们等待官府的粮食耗尽。
  • 腾价邀吾民:然后提高价格向我们这些百姓出售。
  • 坐视既不可:坐视不管是不行的。
  • 禁之益纷纭:但禁止他们又会使事情更加复杂。
  • 扰扰田亩中:在纷乱的田野中。
  • 果腹才几人:能够吃饱的人又有多少呢?
  • 我欲究其源:我想要探究这一切的根源。
  • 宏阔未易陈:但这个问题太过宏大,难以陈述清楚。
  • 哀哉天地间:唉,在这天地之间。
  • 生民常苦辛:百姓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官府粮食政策的不合理和社会上兼并现象的严重性。诗中通过描述百姓购买官粮的困境,揭示了官仓贫乏、兼并者囤积居奇、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诗中“持钱粜官粟,日夕拥公门”描绘了百姓为了购买官粮而挤在官府门前的情景,反映了官粮供应的紧张。而“官价虽不高,官仓常若贫”则揭示了官仓的贫乏,暗示了官府粮食政策的失败。

诗中的“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和“伺待官粟空,腾价邀吾民”则生动地描绘了兼并者囤积居奇、趁机抬高粮价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苦难。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无奈,“我欲究其源,宏阔未易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无力改变的悲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百姓的苦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持钱粜官粟,日夕拥公门:百姓拿着钱去买官府的粮食,早晚都挤在官府的门前。
  2. 官价虽不高,官仓常若贫:官府的粮价虽然不高,但官仓却常常显得贫乏。
  3. 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那些兼并者关闭了他们的粮仓,一粒粮食也不肯分给他人。
  4. 伺待官粟空,腾价邀吾民:他们等待官府的粮食耗尽,然后提高价格向我们这些百姓出售。
  5. 坐视既不可,禁之益纷纭:坐视不管是不行的,但禁止他们又会使事情更加复杂。
  6. 扰扰田亩中,果腹才几人:在纷乱的田野中,能够吃饱的人又有多少呢?
  7. 我欲究其源,宏阔未易陈:我想要探究这一切的根源,但这个问题太过宏大,难以陈述清楚。
  8. 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唉,在这天地之间,百姓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持钱粜官粟,日夕拥公门”中的“持钱”与“日夕”,“粜官粟”与“拥公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中的“兼并闭囷廪”将兼并者囤积粮食的行为拟人化,形象生动。
  • 比喻:如“官仓常若贫”中的“常若贫”比喻官仓的贫乏,形象地表达了官仓粮食不足的状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北宋时期官府粮食政策的不合理和社会上兼并现象的严重性,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公。诗人通过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持钱粜官粟:描绘了百姓购买官粮的场景,反映了官粮供应的紧张。
  • 日夕拥公门:形象地描绘了百姓挤在官府门前的情景,突出了百姓的困境。
  • 官仓常若贫:比喻官仓的贫乏,形象地表达了官仓粮食不足的状况。
  • 兼并闭囷廪:将兼并者囤积粮食的行为拟人化,形象生动。
  • 伺待官粟空:描绘了兼并者等待官粮耗尽的情景,突出了他们的贪婪。
  • 腾价邀吾民:形象地描绘了兼并者抬高粮价的行为,突出了百姓的苦难。
  • 扰扰田亩中:描绘了纷乱的田野,突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
  • 果腹才几人:形象地表达了百姓能够吃饱的人很少,突出了百姓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钱粜官粟”指的是什么? A. 百姓购买官府的粮食 B. 百姓出售自己的粮食 C. 官府购买百姓的粮食 D. 官府出售自己的粮食

  2. 诗中“兼并闭囷廪”描绘了什么行为? A. 兼并者囤积粮食 B. 兼并者出售粮食 C. 兼并者购买粮食 D. 兼并者分发粮食

  3. 诗中“腾价邀吾民”指的是什么? A. 兼并者抬高粮价 B. 兼并者降低粮价 C. 兼并者稳定粮价 D. 兼并者免费分发粮食

  4. 诗中“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B. 对官府的赞扬 C. 对兼并者的支持 D. 对社会现实的乐观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通过描绘竹石牧牛的景象,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张耒的诗形成鲜明对比。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与美好,与张耒的诗在主题上有所不同。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粜官粟有感》与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前者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后者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 张耒的《粜官粟有感》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前者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后者则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与美好,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