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作者:张镃 〔宋代〕
四面围疏竹,中间著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竹林环抱的小台子,偶尔有客人到来,随意欣赏花开的美景。诗人清扫着苔藓覆盖的石头,招呼朋友们一起品茗。随着黄昏的到来,归巢的乌鸦渐渐减少,几位朋友的身影也融入到这首诗的意境之中。
注释:
- 疏竹:稀疏的竹林。
- 小台:小型的平台或亭子。
- 莓苔:苔藓的一种,常生长在湿润环境中。
- 码碯杯:码碯指的是摆放酒杯,指和朋友一起饮酒。
-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约1080-约1150),字子桢,号天池,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体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相聚时,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闲适生活与雅趣,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竹林环绕的小台子和友人聚会的情景。全诗四句,字数不多,却蕴含了丰富的意境。首句“四面围疏竹”,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中间著小台”则引出聚会的地点,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诗人轻松自如,朋友们在这里交流、赏花,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两句,通过“昏鸦归欲尽”的意象,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聚会即将结束的情感,暗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在简洁中渗透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宋代士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面围疏竹:描绘环境,四周是稀疏的竹林,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中间著小台:小台在竹林中,暗示聚会的中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有时将客到:偶尔有朋友到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欢迎。
- 随意看花开: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随意欣赏花卉,体现了生活的惬意。
- 拂拭莓苔石:诗人轻轻扫去石上的苔藓,显示出对环境的呵护。
- 招携码碯杯:邀请朋友饮酒,增添了聚会的热闹气氛。
- 昏鸦归欲尽:黄昏时分,乌鸦归巢,暗示时间的流逝。
- 数个入诗来:几位朋友的身影融入诗的意境,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竹林、花开、昏鸦等意象,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闲适的聚会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正直,代表诗人自己的品格。
- 花:象征生命之美,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乌鸦: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描绘的环境是什么?
A. 山水
B. 竹林
C. 花园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昏鸦归欲尽”意指__。
-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B
-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渐渐减少,暗示时间的流逝。
- 错(主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欣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与生活时,均展现出高雅的品味和隐逸的情怀,王维更倾向于山水的哲思,而张镃则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