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德清县》

时间: 2025-02-04 16:27:14

天公有意作诗颠,入得苕溪未见莲。

先放水荭围半里,更将芦叶界平川。

明金扇日停苍渚,碧玉环山吐白烟。

非是老夫来领略,此中那有地行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公有意作诗颠,
入得苕溪未见莲。
先放水荭围半里,更将芦叶界平川。
明金扇日停苍渚,碧玉环山吐白烟。
非是老夫来领略,此中那有地行仙。

白话文翻译:

天公(自然)有意作诗景象,我来到苕溪,却未见到莲花。首先让水葫芦围绕半里,更用芦苇叶界定这片平川。明亮的阳光像金扇子一样停在苍翠的水面上,碧绿的山环绕着,吐出白色的烟雾。这并不是我这个老头来欣赏的景色,这里何曾有过地仙的身影呢?

注释:

  • 苕溪:指的是苕溪河,位于浙江省德清县。
  • 水荭:水葫芦,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 芦叶:芦苇的叶子,生长在水边。
  • 明金扇日:形容阳光明亮,像金色的扇子一样。
  • 苍渚:苍翠的水面。
  • 碧玉环山:形容青翠的山峰如同碧玉般环绕。
  • 地行仙:指的是隐士或修道者,传说中能飞升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君复,号澄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自然而清新。

创作背景:

《出德清县》创作于张镃游历德清县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与思考。诗中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透露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出德清县》是张镃对德清大自然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天公有意作诗颠”便传达了自然的灵动与诗意,暗示自然界的美丽是天意所为。接着,诗人描绘了苕溪的平静,水葫芦和芦叶的交错,展现出一幅和谐的水乡画卷。诗中“明金扇日停苍渚,碧玉环山吐白烟”更是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阳光和山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最后一句“非是老夫来领略,此中那有地行仙”则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似乎在问,真正的隐士生活是否就在这自然之中。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公有意作诗颠:自然的造化如同诗人创作,表达对自然景象的赞美。
  2. 入得苕溪未见莲:进入苕溪,却没有看到莲花,暗示对理想景象的期待。
  3. 先放水荭围半里,更将芦叶界平川:水葫芦和芦苇叶形成的自然界限,展现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4. 明金扇日停苍渚:比喻阳光照射在水面,形象生动。
  5. 碧玉环山吐白烟:山环绕着水面,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迷人景观。
  6. 非是老夫来领略,此中那有地行仙:自谦的态度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明金扇日”、“碧玉环山”等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 对仗:“更将芦叶界平川”,展现了诗人的语言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自然之美。
  • 水荭、芦叶: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明金扇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碧玉环山: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鱼
    答案:B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景色
    B. 隐士生活
    C. 生命意义
    答案:B

  3. 诗中“明金扇日”形容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月亮
    B. 阳光
    C. 星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多了一份禅意,而张镃则更为直接、清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