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石图诗(并叙)》
时间: 2025-01-22 23:1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公弼家藏柏石图,其子慥季常传宝之。东坡居士作诗,以为之铭。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白话文翻译
陈公弼家里藏有一幅《柏石图》,他的儿子慥季常常把这幅画传给别人。东坡居士为这幅画作了一首诗作为铭文。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这本是天命如此。虽然说生长是艰难的事情,但它与石头的关系却是相互依存的。韩子虽然仰望着天空,却只爱平地的美丽。那些土壤混杂着肥料,究竟能坏掉多少呢?你看这根槎牙,怎么可能移开呢?苍龙盘旋着玉石的骨骼,黑虎紧抱着金色的柅子。画师也可以是人,让我感到毛发竖立。当年我落笔时的意图,正是想要讥讽韩子。
注释
- 陈公弼:历史人物,收藏柏石图。
- 慥季:陈公弼之子,传宝之人。
- 东坡居士:即苏轼,著名的文学家。
- 柏:柏树,象征坚韧。
- 韩子:韩非子,古代哲学家,强调现实的美。
- 槎牙:指一种自然的木材,意指坚韧不拔。
- 苍龙、黑虎:象征力量与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涉及自然、人生、政治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柏石图诗》写于苏轼在外流亡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柏树与石头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反映出苏轼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
诗歌鉴赏
《柏石图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作,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提到的柏树生长在石头之间,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坚韧与不拔。苏轼借此表达了对韩非子思想的批判,认为过于追求表面美和安逸的生活是不够的,真正的美在于内在的坚韧与奋斗。诗中“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力量与尊贵的结合,强调了艺术与生命的价值。整首诗在用词上亲切而富有哲理,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刻的思考,是苏轼为人处世哲学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 柏树在两块石头之间生长,自然的安排。
-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 生长虽然艰难,但与石头相互依存。
-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 韩非子只关注平地的美,忽略了生存的艰辛。
-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 土壤虽杂乱,但也能孕育生命。
-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 槎牙象征着坚韧,不能轻易改变。
-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 描绘强大的意象,象征着艺术的力量。
-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 画师的技艺让人感动,激发情感。
-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 创作时的意图是对韩非子的讥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柏树与石头比喻生命的坚韧与逆境。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柏树与石头的关系,探讨了生命的坚韧与奋斗的重要性,同时对表面美的追求提出了批判,体现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树: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石头:象征困境与不屈。
- 苍龙、黑虎:象征力量与尊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公弼家藏什么画?
- A. 桃花图
- B. 柏石图
- C. 山水图
-
苏轼在诗中批判了哪个思想家?
- A. 老子
- B. 韩非子
- C. 庄子
-
诗中“苍龙”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力量
- C. 贫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表现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
- 《饮酒》:陶渊明,强调自然与人性。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李白《庐山谣》:两者均描绘自然与人生,苏轼更注重哲理,李白则偏向豪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流派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