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猷挽词》
时间: 2025-02-04 16: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君猷挽词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
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
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
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
旧恨新愁只自知。
白话文翻译:
一只船南下游玩,却再也没有回归。
清澈的江水和赤壁映照着我的悲伤。
请看看行路的人们无不流泪,
都是因为当年不忍心欺骗自己。
雪后我独自来到栽柳的地方,
在竹林间走动,正好采茶的时节。
山城的客人已经散尽,
我心中的旧恨和新愁唯有自己明白。
注释:
- 舸:指船只。
- 南游:向南游玩。
- 清江赤壁:指长江和赤壁山,暗示历史的悲壮。
- 行路:行走的人。
- 従涕:流泪。
- 栽柳:种植柳树。
- 樽前客:酒杯前的客人。
典故解析:
“赤壁”指的是赤壁之战,这一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场景,象征着英雄的悲壮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旧恨新愁”可能与苏轼个人经历的失去和离别,以及对友人的怀念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都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风格独特,常以豪放、旷达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失去好友徐君猷之后,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感情,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与艺术才华。
诗歌鉴赏:
《徐君猷挽词》是苏轼对亡友的深情挽歌,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哀愁与思念。开篇“一舸南游遂不归”,即刻引人入胜,勾勒出友人远游的情景,接着“清江赤壁照人悲”,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抒情,层层推进。中间部分“雪后独来栽柳处”,透出一种孤独与惆怅,似乎在追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最后两句“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则是对过往的总结,表明在失去的痛苦中,只有自己能体会那份深切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孤独。
苏轼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整首诗字字珠玑,感人至深,表现了苏轼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兼备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舸南游遂不归:友人乘船南下游玩,但不再回来,暗示生死离别。
- 清江赤壁照人悲:江水与赤壁映照着悲哀的心情,历史的悲壮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 请看行路无従涕:路上的人们流泪,象征普遍的悲伤。
- 尽是当年不忍欺:暗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忍心欺骗自己。
- 雪后独来栽柳处:雪后独自来到栽柳的地方,表现孤独和怀旧。
- 竹间行复采茶时:在竹林间走动,正值采茶的时节,描绘自然的美丽。
- 山城散尽樽前客:山城的客人已散,展现出聚散无常。
- 旧恨新愁只自知:旧恨与新愁,只有心中明白,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相结合,形成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江水与赤壁:象征着历史的悲壮与个人情感的映照。
- 雪与柳:雪代表着孤寂与冷清,柳树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 竹林与茶:竹林表现出自然的宁静,采茶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徐君猷挽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赤壁”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场著名的战役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
诗中“旧恨新愁只自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孤独
C. 满足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苏轼的《徐君猷挽词》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态度,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