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德麟送陈传道》
时间: 2025-02-04 15:3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陈既妙士,两欧惟德人。
王孙乃龙种,世有籋云麟。
五君従我游,倾写出怪珍。
俗物败人意,兹游实清醇。
那知有聚散,佳梦失欠伸。
我舟下清淮,沙水吹玉尘。
君行踏晓月,疏木挂寸银。
尚寄别后诗,剪刻淮南春。
白话文翻译:
两位陈公都是杰出的人才,而那两位欧阳则是有德之人。
王孙本是龙的后代,世间却有织造云彩与麒麟之物。
五位君子陪伴我游玩,倾心写下奇珍异宝。
世俗之物败坏了人们的心意,这次的游玩却是清新醇厚。
谁知世间有聚有散,佳梦总是难以实现。
我的船在清淮江下,沙水轻拂着如玉的尘土。
你在清晨的月光下行走,稀疏的树木如挂着银丝。
我还寄来别后的诗篇,像剪裁的春天在淮南。
注释:
- 二陈: 指陈亮和陈师道,都是当时著名的士人。
- 两欧: 指欧阳修和欧阳洵,强调其德行。
- 王孙: 指王族或贵族的子弟,暗指其高贵的身份。
- 籋云麟: 籋(lín)指的是龙,云麟指的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才华与地位。
- 五君: 指五位君子,可能是指与作者交游的朋友们。
- 俗物: 世俗的事物,常常令人的心志受阻。
- 佳梦: 美好的梦想或愿望。
- 清淮: 指淮河,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及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送别陈传道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苏轼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赵德麟送陈传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真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开篇以“二陈既妙士,两欧惟德人”引出友人,再到“王孙乃龙种”,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德行,还通过“龙种”和“云麟”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珍惜。接下来的“五君従我游,倾写出怪珍”,描绘了与友人游玩时的快乐时光,情景生动,情感真挚。
“俗物败人意,兹游实清醇”则反映出苏轼对世俗物欲的厌倦与对纯粹友谊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性深刻的理解。最后几句“我舟下清淮,沙水吹玉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在对离别的朋友传达一种安慰与祝福。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也在情感上深邃细腻,表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与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陈既妙士: 提到两位陈公才华出众,设定了诗的主题。
- 两欧惟德人: 强调品德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朋友的尊重。
- 王孙乃龙种: 用“龙种”比喻高贵的身份,突出王孙的特质。
- 五君従我游: 描述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快乐回忆。
- 俗物败人意: 表达对世俗事物的无奈,突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佳梦失欠伸: 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梦想的难以实现。
- 我舟下清淮: 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清新之感。
- 君行踏晓月: 通过清晨的月光,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 尚寄别后诗: 诗中承诺,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 “王孙乃龙种”将王孙与龙相提并论,突显其尊贵。
- 对仗: 诗句中存在对仗工整的现象,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 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构成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纯真友谊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清淮: 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晓月: 代表着新生与希望,也暗含着离别的惆怅。
- 沙水: 传递出自然的细腻与温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欧”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欧阳修和欧阳洵
- B. 欧阳修和苏轼
- C. 欧阳修和李白
-
诗中“俗物败人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物质的追求
- B. 对世俗事物的厌倦
- C. 对人际关系的期望
-
作者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祝福?
- A. 祝愿友人早日归来
- B. 祝愿友人前程似锦
- C. 祝愿友人身体健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友情与人生的哲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写离别情感的作品。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苏轼的《和赵德麟送陈传道》更加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人生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与对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