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干越亭》

时间: 2025-01-11 01:53:34

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

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干越亭
施肩吾

琵琶洲上人行绝,
干越亭中客思多。
月满秋江山冷落,
不知谁问夜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琵琶洲上人迹罕至,
在干越亭中,游子思绪万千。
满月映照着冷清的秋江山,
不知今夜又有谁在问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琵琶洲:地名,琵琶洲是一处风景名胜,因其形状像琵琶而得名。
  • 干越亭:亭名,可能是指一个休憩的地方,适合观景与思考。
  • 思多:思绪繁多,心中感慨万千。
  • 月满: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思念。
  • 冷落:冷清、荒凉,形容环境的孤寂。
  • 不知:不知道,表明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写的秋江、月景以及孤独的情感,可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与“秋”意象相联系,反映出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情感,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身处干越亭,四周环境宁静,借助月光的映衬,表达了自己在这一时刻的孤独与思念,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宿干越亭》是一首充满孤寂与思索的诗。诗人施肩吾在琵琶洲上游览,感受到人迹罕至的冷清,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在干越亭中,月光洒在秋江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冷清的氛围。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人事的思考。诗中的“月满秋江山冷落”是全诗的情感核心,月亮的圆满与秋天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单与思念。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最后一句“不知谁问夜如何”,则是在孤独的环境中,诗人对夜晚的无奈询问,表现出一种对交流与陪伴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施肩吾对生命、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琵琶洲上人行绝:描述琵琶洲上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干越亭中客思多:在干越亭中,诗人感受到思绪繁多,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月满秋江山冷落:描绘了秋天的月亮与冷清的江山,营造出孤独与冷寂的意境。
  4. 不知谁问夜如何:表达了对夜晚的疑问,隐含对人际交流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行绝”与“客思多”,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月亮、秋江、干越亭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情景。
  • 拟人:将夜晚拟人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冷清环境时的思考与感慨,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孤独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洲: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 干越亭:象征着思考与回忆的空间。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秋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宿干越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施肩吾
    • D. 白居易
  2. “月满秋江山冷落”中的“冷落”指的是什么?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温暖
    •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琵琶洲”最能代表什么?

    • A. 人群聚集
    • B. 孤独的景象
    • C. 热闹的活动
    • D. 自然的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枫桥夜泊》——张继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施肩吾的作品更强调孤独与思考,而杜甫则在月夜中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月亮同样是思乡的意象,但李白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施肩吾则呈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孤寂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与思想》

这样的结构提供了全面的理解与学习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与分析《宿干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