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时间: 2025-02-04 13:30:17意思解释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
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里闬峨山北,田园震泽东。
归期那敢说,安讯不曾通。
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
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翁。
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
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儿瘦缘储药,奴肥为种松。
频频非窃食,数数尚乘风。
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
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
膝上王文度,家传张长公。
和诗仍醉墨,戏海乱群鸿。
符吴皆坐客,其余皆即事实录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作者与几位学生一起饮酒的场景。小酒浸泡在陶器中,气味芬芳却又带有毒性。冰冷的酒液如同初冬的寒冷,春天的酒则温暖如春。两种酒合在一起,大家都醉笑欢畅。北方的山峦和东边的田园在耳边回响,归期难以预言,音信也无从得知。头发已白如鹤,身边的朱红犀围暗示着岁月的流逝。愁苦的脸庞渐渐放松,和长寿的吴翁一起畅饮。谷物丰收,鹅儿也吃得饱饱的,田鼠也因此变得富足。姜黄和土豆收获在即,苍耳也在霜中摇曳。孩子们因储备药物而显得瘦弱,仆人们却因种松而显得肥胖。频繁的饮酒不是偷食,而是乘着风的快感。河伯在夸耀自己的丰收,女娲则在自顾自地舞蹈。归途却泥泞不堪,火把照亮了茅蓬。膝上坐着王文度,家里传承的张长公。酒后作诗依然醉墨,嬉戏在海上如同群鸿。符吴的朋友们都是我的座上客,其余的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注释:
- 黎法: 小酒的酿造方法。
- 芳辛: 指酒的香味和辛辣。
- 滴沥: 形容酒流出。
- 冻醴: 指冰冷的酒。
- 华夷: 指文人雅士与外族的交往。
- 鹤鬓: 鹤白的头发,象征衰老。
- 犀围: 指红色的围巾,象征年轻。
- 吴翁: 指长寿的老者。
- 黄姜: 指一种农作物。
- 苍耳: 指秋冬生长的植物。
- 河伯: 水神,常与丰收联系。
- 灵娲: 传说中的女神,象征创造和繁荣。
- 膝上王文度: 王文度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 张长公: 家传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洒脱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至,恰逢与学生饮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冬至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阳光逐渐回归,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冬至时节与友人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使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如“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通过对酒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中,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寒冷的酒与温暖的酒象征着不同的生活状态,进一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此外,诗中提到的“华夷两樽合”不仅仅是对饮酒的描述,更揭示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与包容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欢愉,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深邃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苏轼那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酒生黎法: 小酒的酿造技艺。
- 芳辛知有毒: 酒的芬芳与辛辣中隐藏的毒性。
- 冻醴寒初泫: 初冬的酒液冰冷流淌。
- 春醅暖更饛: 春天的酒则温暖而浓郁。
- 华夷两樽合: 中外酒杯相辉映。
- 醉笑一欢同: 大家一起畅饮,欢笑不已。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 比喻: 将酒比喻为生命中的美好与苦涩。
- 拟人: 酒被赋予感情,仿佛在诉说人世间的哲理。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思考。通过饮酒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 象征生活的欢愉与苦涩。
- 山与田园: 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鹤: 象征衰老与智慧。
- 丰收的谷物与鹅: 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酒的温度?
- A. 小酒生黎法
- B. 冻醴寒初泫
- C. 华夷两樽合
- D. 寿耳斗吴翁
-
诗中提到的“河伯”象征什么?
- A. 农业丰收
- B. 水神
- C. 长寿
- D. 文化交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饮中八仙歌》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李白的作品更注重豪情与个性,而苏轼则更加细腻,表现了对生活的深思。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通过本次学习,读者不仅可以理解苏轼的《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也能深入感受其诗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