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菜(并叙)》

时间: 2025-01-26 23:52:48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

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修菜(并叙)
作者: 苏轼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
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
当复云吾家菜耶?
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
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
见余于黄,
乃作是诗,
使归致其子,
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
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
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
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
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
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
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
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
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
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
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
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
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
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
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
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
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
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
指此说两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我故乡一种美味的蔬菜,正是我朋友元修所钟爱的,而我也同样喜爱。元修曾说这菜让孔北海见到,想必会问这是我家种的菜吧?因此我称之为元修菜。我已经离开故乡十五年,思念却无从得见。元修刚从蜀地回来,在黄州见到我,便作此诗,让我带回去给他的儿子,种在东坡之下。

美丽的君家菜,田野上绿意盎然。豆荚又圆又小,槐芽细致而丰盈。种下它在秋雨之后,秋霜中更显其秀。渴望开花却未能结蕾,样子一一像青虫。此时青裙女子匆匆忙忙地采摘。

烹煮时再加上湘水的香气,色香味俱全。调酒加盐豉,缕缕橙香伴着姜葱。谁知道鸡和猪,只怕筷子放空。春末苗叶老去,田间烟雨翻腾。滋润随着甘露化开,温暖使青泥融化。

这菜从未让我失望,力量与肥沃的土壤同在。我年老已忘却了家乡,口音也变成了儿童的声音。这种菜特别妩媚,终年萦绕在我心头。请你回去的时候,带着它给你的儿子,包好不要封闭。张骞迁移苜蓿,正好适合葵菜和菘菜。马援运来薏苡,罗生的蒿草也适合栽种。

悬想东坡下,或许能化出千钟的美酒。长久以来,齐安的人们,都会指着这说起两位老翁。

注释:

  • 元修:指的是元修,可能是苏轼的友人,其对蔬菜的喜好引发了诗的创作。
  • 孔北海:孔子,字丘,号北海,指代孔子的后代,表示一种文化传承。
  • 东坡:指苏轼自己居住的地方,东坡,因其号东坡居士而得名。
  • 青裙女:指穿着青色裙子的女子,形象生动,表现出采摘的场景。
  • 张骞:汉代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以其开辟丝绸之路而闻名。
  • 马援:汉代的将领,曾为西域征战,文中提到他运载的薏苡,表现了蔬菜的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其文学成就卓越,诗、词、文均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元修菜》写于苏轼在黄州时期,正是他被贬谪的时期。诗中所述的蔬菜与友人情谊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生活困顿中寻求乐趣的态度。

诗歌鉴赏:

《元修菜》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情感的诗作,以蔬菜为切入点,展现了友情、思乡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蔬菜的美丽与美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田园景象。苏轼用“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等生动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世界。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对这份美味的珍视不仅是因为味道本身,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与友人元修的深厚情谊。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我”与“君”的对比,体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尤其是“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蔬菜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美。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苏轼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映射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提到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乡土情怀。
  2. 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说明朋友元修也爱吃这种菜,增强了对这道菜的情感共鸣。
  3.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元修提到这菜的名气,想象孔子也会赞赏。
  4. 当复云吾家菜耶?:引发对家庭和故乡的思考。
  5. 因谓之元修菜:将这道菜以朋友的名字命名,体现深情。
  6. 余去乡十有五年: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思乡之情。
  7. 思而不可得:思念却无法实现,感到遗憾。
  8. 元修适自蜀来:叙述了元修的归来,营造出相聚的气氛。
  9. 见余于黄,乃作是诗:在相见时写下这首诗,情感真切。
  10. 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希望把这道菜传承下去,种在东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虫”比喻菜的生长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拟人:赋予菜以情感,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种蔬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它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故乡的美好记忆,寄托思乡之情。
  • 青裙女: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生机,表现了农村的活力。
  • :象征生活的乐趣,体现了社交与分享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元修菜”是指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蔬菜
    C. 一种米饭
    D. 一种汤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裙女”是指__

  3.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元修的义气与深厚的友谊。(对/错)

答案:

  1. B
  2. 采摘蔬菜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生哲理,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风格清新自然。
  • 《夜泊牛津》白居易: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收录苏轼的诗词,了解其创作风格。
  • 《宋代文学史》:研究宋代文学背景和发展轨迹。

相关诗句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下一句是什么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上一句是什么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下一句是什么

因谓之元修菜。上一句是什么

因谓之元修菜。下一句是什么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上一句是什么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下一句是什么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上一句是什么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下一句是什么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上一句是什么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下一句是什么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上一句是什么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下一句是什么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上一句是什么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下一句是什么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上一句是什么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上一句是什么

菜之美者,下一句是什么

有吾乡之巢,上一句是什么

有吾乡之巢,下一句是什么

故人巢元修嗜之,上一句是什么

故人巢元修嗜之,下一句是什么

余亦嗜之。上一句是什么

余亦嗜之。下一句是什么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上一句是什么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下一句是什么

当复云吾家菜耶?上一句是什么

当复云吾家菜耶?下一句是什么

因谓之元修菜。上一句是什么

因谓之元修菜。下一句是什么

余去乡十有五年,上一句是什么

余去乡十有五年,下一句是什么

思而不可得。上一句是什么

思而不可得。下一句是什么

元修适自蜀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