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时间: 2025-01-11 01:48:15

离四句,绝百非,头长三尺知是谁。

江北江南问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四句,绝百非,头长三尺知是谁。江北江南问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白话文翻译

离开了四句,超越了百种非议,谁能知道那长着三尺头发的人是谁?在江北和江南向王老询问,竟然又产生了怀疑。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四句:指的是超越了四句诗的局限,可能暗指一种更深的理解或境界。
  • 绝百非:意为超越了百种非议或误解,表达出一种清晰明了的状态。
  • 头长三尺:形容一个人头发很长,可能暗指某种人物,比如隐士或者智者。
  • 王老: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智者或人物,具体指代不详。
  • 狐疑:表示怀疑、犹豫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江北江南问王老”可能暗指古代文人对王老的尊敬和向他请教的风潮,王老可能象征着智慧和经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祖珍,宋代僧人,擅长诗文,作品多涉及禅理和哲学,风格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非议的超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智慧和知识的渴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真理与怀疑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诗的开头便用“离四句,绝百非”来强调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暗示在诗人看来,真正的智慧并不局限于既定的框架,而是在于对更深层次的探寻。而后一句“头长三尺知是谁”则引出了对智慧者的探讨,长发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隐士或者智者相联系,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江北江南问王老”的句子不仅展现了对智慧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彷徨与不安,正如“狐疑”所表达的那样。诗人在这里通过地理的对比,勾勒出一个求知的广阔背景,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真理的共同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刻且富有哲理,既有对智慧的向往,也有对世俗怀疑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知识和真理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四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超越了常规的四句诗,可能在暗示诗歌的局限性。
  2. 绝百非:这里强调了对非议的超越,也可以理解为对各种误解的清晰认识。
  3. 头长三尺知是谁:这句引入了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可能暗示着某种智慧或理想状态的追求。
  4. 江北江南问王老:展现出人们对智慧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交融。
  5. 一狐疑了一狐疑:表达了对真理的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复杂心理。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例如,“江北江南”与“王老”的对比,突出对智慧的寻求与怀疑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的追求与人们在寻求真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怀疑与不安,表达了对超越世俗非议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句:代表传统的诗歌形式,象征着固定的思维模式。
  • 王老:智慧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心中理想的智者形象。
  • 狐疑:代表人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产生的疑虑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离四句”所指的是什么?

    • A. 超越常规的思维
    • B. 传统诗歌的局限
    • C. 无法理解的诗句
    • D. 以上都是
  2. “江北江南问王老”中的“王老”可能象征什么?

    • A. 一位普通人
    • B. 一位智者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商人
  3. 诗中“狐疑”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 A. 确定
    • B. 怀疑
    • C. 清晰
    • D. 明白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探讨人生的哲理与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释祖珍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问君何能尔》,两者都探讨了对智慧的追求,但释祖珍更侧重于怀疑与超越,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释祖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