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云见过留宿有诗因赓其韵二首
作者:黄公度
惜别情无赖,狂吟意有馀。
琴尊闲院落,花柳暗村墟。
行乐真聊尔,论交莫后予。
裹粮山下约,来往未应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惜别的情感无奈又难舍,心中狂吟的意愿依然充盈。
在这闲静的院落中,有琴声和酒杯,花柳掩映的乡村幽静而迷人。
尽情享乐其实也不过是聊聊而已,朋友之间的交谈却不应让后者失去热情。
在山下的约定中,来往的情谊应该更加紧密,不应疏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惜别: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 狂吟:指情绪激昂时的吟唱。
- 琴尊:古代饮酒时常用的酒器,琴声寓意雅致。
- 花柳:花草和柳树,象征自然美景。
- 行乐:享受快乐的活动。
- 裹粮:打包粮食,象征着准备和约定。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古代诗人常在离别时抒发情感,诗中“琴尊”和“花柳”的意象也常见于古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清新,风格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友人相聚后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惜别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惜别之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惜别情无赖”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无法割舍,紧接着“狂吟意有馀”则说明尽管心中有万千情绪,却依然要用诗歌来抒发。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普遍感受。
在描绘环境时,诗人通过“琴尊闲院落,花柳暗村墟”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幽雅的氛围。琴声与酒杯的搭配,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欢聚与畅饮,花柳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加了自然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友谊的珍惜,“行乐真聊尔,论交莫后予”,强调享乐的同时更需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最后一句“裹粮山下约”则传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表明了诗人希望保持联系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自然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纠结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惜别情无赖: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之情。
- 狂吟意有馀: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吟唱的欲望很强烈。
- 琴尊闲院落:在安静的院落中,琴声与酒杯共存,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 花柳暗村墟:美丽的花草和柳树遮挡着村庄,展现自然的幽静。
- 行乐真聊尔:享受快乐的活动其实很简单。
- 论交莫后予:友谊的交往不应迟滞,强调珍视友情。
- 裹粮山下约:在山下的约定,期待未来的再会。
- 来往未应疏:来往的关系不应疏远,强调联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琴尊闲院落,花柳暗村墟”,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使诗句更具画面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短语结构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人际关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象征音乐与艺术,代表优雅的生活方式。
- 尊:酒器,象征友谊与欢聚。
- 花柳:自然美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村墟:代表乡土情怀,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公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琴尊”代表什么?
A. 书籍
B. 酒器
C. 乐器
D. 花草 -
“惜别情无赖”中的“无赖”意为?
A. 没有依赖
B. 无法忍受
C. 无法忘怀
D. 无法停止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而黄公度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惜与日常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黄公度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