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晓公归庭山》

时间: 2025-01-26 04:51:23

庭山何崎岖,寺路缘翠微。

秋霁山尽出,日落人独归。

云生高高步,泉洒田田衣。

枯巢无还羽,新木有争飞。

兹焉不可继,梦寐空清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晓公归庭山
作者: 孟郊 〔唐代〕

庭山何崎岖,寺路缘翠微。
秋霁山尽出,日落人独归。
云生高高步,泉洒田田衣。
枯巢无还羽,新木有争飞。
兹焉不可继,梦寐空清辉。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多么崎岖,寺庙的路边环绕着翠绿的山峰。
秋天的天空晴朗,山的尽头逐渐显现,
太阳下山了,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回去。
云彩在高空中飘浮,泉水洒落在田野的衣衫上。
枯萎的鸟巢没有飞回的羽毛,新长的树木却有争相飞舞的鸟儿。
此时此刻无法继承过去的美好,
在梦中只能感受到空灵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坦。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 秋霁:秋天雨后天晴。
  • 田田衣:形容泉水溅洒在田地上的样子。
  • 枯巢:指已不再使用的鸟巢。
  • 争飞:形容鸟类争相飞翔的情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枯巢无还羽”可理解为对逝去事物的怀念,象征着失去的青春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批评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送晓公归庭山》作于孟郊的晚年,彼时他已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与磨难,诗中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送晓公归庭山》展示了孟郊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崎岖的山路和翠绿的山景,营造出一种苍翠的自然氛围。秋天的晴空和落日的孤独归程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寥感,表现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云生高高步,泉洒田田衣”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云彩与泉水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灵动,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后两句“枯巢无还羽,新木有争飞”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更替,寓意着对过往的惋惜与对新生的期盼。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清澈的宁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孟郊的诗歌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山何崎岖:开篇即描绘出山的崎岖,暗示旅途的艰辛。
  2. 寺路缘翠微:寺庙的道路环绕着青翠的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3. 秋霁山尽出:秋天的雨后,山的全貌渐渐显露,象征着清新与明朗。
  4. 日落人独归:落日时分,独自归去的孤独感浮现。
  5. 云生高高步:云彩在高空中飘浮,增添了诗的空灵感。
  6. 泉洒田田衣:泉水飞溅的画面展现出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7. 枯巢无还羽:枯萎的鸟巢象征着失去与逝去。
  8. 新木有争飞:新生的树木争相飞翔,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9. 兹焉不可继:此时此刻无法继续过去的生活。
  10. 梦寐空清辉:在梦中只能感受到那份空灵的光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枯巢无还羽”和“新木有争飞”的对比,反映了生命的更替与无常。
  • 比喻:云彩与泉水的描绘,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寺路:代表归隐与修行的路径。
  • :象征自由与梦幻。
  • 泉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滋养。
  • 枯巢:象征逝去的岁月与青春。
  • 新木: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路”指的是? A. 山路
    B. 去寺庙的路
    C. 归家的路
    答案:B

  2. “枯巢无还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寂寞
    B. 失去与惋惜
    C. 喜悦
    答案:B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暴风雨
    B. 秋天的晴空与落日
    C. 冬天的雪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孟郊的《送晓公归庭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而后者则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孟郊诗集》
  3.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