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时间: 2025-01-11 16:22:37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

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
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国度,乘风而归,
那肌肤如栗子般光滑的人并不愿意丰腴。
她本是金华的仙子,
如今却用柿叶染上了秋天的衣裳。
她不应该追逐时尚的装束,
难道不该为自己清瘦的身体而懊悔吗?
因为妒忌尤郎得到了美人,
所以她用七个字来恼怒这春天的芳菲。

注释

  • 水沈国里:指的是一个水乡的地方,可能寓意着美丽而又恬静的环境。
  • 栗玉肌肤:形容肌肤如栗子般光滑细腻,具有优雅的美感。
  • 金华:指金华山,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柿叶:秋天时柿子树的叶子,象征着季节的变换。
  • 装束追时好:追求时尚的打扮。
  • 尤郎:尤延之,指诗中的对象,可能是某位文人或亲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因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受到后世推崇。杨万里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创作的高峰期。诗中描写了与友人尤延之的互动,表达了对美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世俗流行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是一首充满生动形象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与友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美与时光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便以“水沈国里御风归”引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仿佛是从仙境中归来的人物,而“栗玉肌肤不肯肥”则描绘了女子的娇美,暗含了对女性美的赞美。

接下来的句子转而指向女子的装扮与心境,似乎在警示她不应过于追求流行的外表,而应该珍视内心的真实与纯粹。最后两句则更为直接,表达了对尤延之的妒忌,同时又显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上真挚动人,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沈国里御风归:描绘风中归来的美丽情景,表达了一种轻盈与飘逸的感觉。
  2. 栗玉肌肤不肯肥:通过比喻,强调了女子的娇嫩与纤细之美。
  3. 元是金华学仙子:揭示了女子的仙气,说明其出身之高贵。
  4. 新将柿叶染秋衣:暗示季节的变换,象征她的变化与成长。
  5. 不应装束追时好:劝告女子不要过于追逐外表的流行。
  6. 无乃清癯悔昨非:反思过去的选择,暗含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7. 为妒尤郎得尤物:表露出对尤郎的妒忌,情感的复杂性显露无疑。
  8. 故将七字恼芳菲:以“七字”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肌肤比作栗玉,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秋衣赋予了生命,体现出季节的变化。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美与内心的关系,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外表与内心,揭示出对美的追求与对自己真实情感的反思。同时,作品也展现了友人间的微妙情感与相互之间的嫉妒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沈:象征着宁静和美丽的环境。
  • 栗玉:象征娇美与纯洁的肌肤。
  • 金华:代表着理想与超凡脱俗的境界。
  • 柿叶: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女子的外貌? A. 水沈国里御风归
    B. 栗玉肌肤不肯肥
    C. 新将柿叶染秋衣
    D. 为妒尤郎得尤物

  2. 诗中提到的“尤郎”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美人
    C. 一位朋友
    D. 一位商人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爱情
    B. 美与内心的关系
    C. 友情
    D. 生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杨万里 vs 李清照

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杨万里更注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擅长通过情感抒发深刻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