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静泉仲龄二公过南庄邻翁偶谈时事有感》

时间: 2025-01-11 08:48:42

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

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

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

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
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
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
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外的路上行走应该是舒适的,清香的荷花和芰荷在微风中摇曳。我们来到茅草屋下,坐在竹林中谈笑风生。小径两旁的杂草已经开始泛起秋天的绿意,江边的云彩映照着夕阳的红光。眼前关于世事的不平之论,让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难以抵挡内心的感慨。

注释

  • 郭外:指城郭之外,表示远离繁华的地方。
  • 荷芰:荷花和芰荷,都是水生植物,象征着清雅和宁静。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代表简朴的生活。
  • 竹林:竹子生长的地方,常象征隐逸和清雅。
  • 径草:小路旁的草,先秋绿表示季节的变迁。
  • 江云:指江面上的云彩,夕阳映照下显得红艳。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竹林、茅屋等意象常出现在隐士生活的描绘中,反映出一种闲适与对世事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传慧,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为主,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借助与友人的闲谈,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体现了文人心系百姓的情怀。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际交流,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郭外行应好”,就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氛围,接着通过“香清荷芰风”渲染出自然的清新与宜人。诗人在茅屋下与友人闲聊,言语间透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绪,但随着“眼前不平论”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及对时事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郭外行应好:在城外的路上行走一定很舒服,暗示诗人对乡间生活的向往。
  • 香清荷芰风:荷花和芰荷散发着清香,在微风中摇曳,营造出幽静的自然气息。
  • 到来茅屋下:来到了简朴的茅草屋下,暗示一种对物质的不追求。
  • 谈笑竹林中:在竹林下轻松愉快地交谈,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径草先秋绿:小路旁的杂草已经开始泛绿,这里暗含季节的变迁,带来时光流逝的感慨。
  • 江云过日红:江边的云彩映衬着夕阳的红光,带来一种美好的视觉感受。
  • 眼前不平论:对当下社会不公的讨论,引发诗人对现实的深思。
  • 难禁白头翁:作为年长者,诗人感到内心的无奈与压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香清荷芰风”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时事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正义与和谐的渴望,展现了文人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简朴、隐逸的生活方式。
  • 竹林:代表清雅与隐士的生活态度。
  • 荷花和芰荷:象征纯洁与美好。
  • 江云:象征自然之美与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郭外”指的是哪里?

    • A. 城内
    • B. 城外
    • C. 山上
    • D. 河边
  2. 诗中“茅屋”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简朴
    • C. 忧伤
    • D. 喧闹
  3. 诗人对社会不平的感慨从哪一句中可以看出?

    • A. 郭外行应好
    • B. 眼前不平论
    • C. 香清荷芰风
    • D. 径草先秋绿

答案

  1. B. 城外
  2. B. 简朴
  3. B. 眼前不平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传慧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可以看到,两者都有自然意象的描绘,但陶渊明更突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传慧则在自然之美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