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楹梦後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孟子无功如管仲,杨雄有赋似相如。
敬王事业知谁继,准易工夫故不疏。
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只看见少数真正的儒者,毁誉之间徒劳无益,谁能真正理解?孟子的成就比不上管仲,杨雄的赋诗又与相如相似。敬王的事业又有谁能继承?因此我对那些轻易的工夫不再疏忽。孤独的学问在时代背后,空自叹息,白头老人在贫穷的巷弄中抱着遗书。
注释:
- 两楹:两根柱子,象征书房或学问的地方。
- 真儒:真正的儒者,指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 毁誉:指名声的毁坏与赞誉。
- 孟子:指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 管仲: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擅长治国。
- 杨雄:汉代诗人,代表作品有《汉乐府》。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
- 敬王:指某位历史上著名的君王。
- 遗书:指学问或书籍,隐喻诗人对学问的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生于动乱时代,其诗风豪放,作品多反映国家兴亡、个人遭遇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古代儒者的回顾,表达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失望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二子》是一首充满深思的诗,诗中表达了陆游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便以“梦后少真儒”引出对儒者的追寻,体现出他对当今社会中真正的学者的渴望和对庸俗学风的失望。接下来的对比“孟子无功如管仲”,“杨雄有赋似相如”,不仅仅是在讨论历史人物的成就,更是在表示对当下士人的不满。
诗中提到“敬王事业知谁继”,在感叹历史的演变时,也隐含着他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陆游虽身处穷巷,却仍抱有对知识的执着,表现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在孤独中追求学问的态度,成为古今学者的典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楹梦後少真儒”:在梦中只见到少数真正的儒者,暗示现实中稀缺。
- “毁誉徒劳岂识渠?”:名声的毁誉之间,谁能真正理解呢?
- “孟子无功如管仲”:把孟子与管仲进行比较,认为孟子没有实际功绩。
- “杨雄有赋似相如”:杨雄的诗赋与司马相如相似,暗示其成就的局限。
- “敬王事业知谁继”:敬王的事业又有谁能继承?
- “准易工夫故不疏”:因此对那些轻易的工夫不再疏忽。
- “孤学背时空绝叹”:孤独的学问在时光背后,空自叹息。
- “白头穷巷抱遗书”:白发苍苍,在贫穷的巷子里抱着遗书。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孟子与管仲、杨雄与相如)以及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望,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与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孤学:象征个人的孤立与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理想主义。
- 白头:暗示年老与无奈,表现出对过去理想的惋惜。
- 遗书: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暗示诗人对学术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二子》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失望? A. 政治 B. 学术 C. 生活
- 诗中提到的“孟子”与“管仲”有什么关系? A. 同一时代 B. 学术成就的对比 C. 亲属关系
- “孤学背时”中“孤学”指的是什么? A. 孤单的生活 B. 孤立的学问追求 C. 孤单的职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社会的感慨。
- 杜甫的《登高》,在历史的背景下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游与李白的作品,李白的豪放与陆游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追求。陆游更多地关注于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而李白则追求自由与豪迈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