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时间: 2025-02-04 16:08:47

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

修道无为必自然。

论甚后和先。

忍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认根源。

自己丹砂着意看。

何用外寻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

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
修道无为必自然。论甚后和先。
忍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认根源。
自己丹砂着意看。何用外寻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过七次的变化,阳光和阴影都已经消失,精华满溢在这片土地上。修炼道理不在于刻意追求,必须随其自然。谈论什么是后来的和先前的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忍耐地从五行中提取真正的水与火,必须要认识到其根源。自己对于炼丹的心态要认真看待,又何必在外去寻找那所谓的丹药呢?

注释

  • 七返:指七次变化,象征自然的循环。
  • 阳全阴去尽:阳光完全,阴影消失,象征光明与和谐的状态。
  • 精髓:指事物的精华或本质。
  • 修道无为:修炼道理在于无为而治,不强求。
  •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 丹砂:炼丹的材料,象征内心的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陵春》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通常以抒发道家思想和隐逸生活为主。其作品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于山水之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尤其是自然与内心修炼的关系。

诗歌鉴赏

《武陵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循环与和谐。在他看来,修道并不需要过于追求形式,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诗中提到的“七返阳全阴去尽”,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光明与和谐的统一。

作者在诗中强调“修道无为必自然”,道教强调“无为而治”,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即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追求,而应当顺应自然的法则。接下来的“忍取五行真水火”,则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从自然元素中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提醒人们要回归根源,关注内心的修炼。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返阳全阴去尽:经过七次周期变化,阳光完全照耀,阴影都已消逝,象征着光明与生命的充盈。
  2. 精髓满三田:精华充盈在这片土地上,暗示着自然的丰饶与内心的充实。
  3. 修道无为必自然:强调修道的过程应是自然流露,而非强求。
  4. 论甚后和先:对时间的思考,探讨前后因果的无意义。
  5. 忍取五行真水火:提炼自然中的真理,需要耐心和智慧。
  6. 须要认根源:必须要理解事物的本源和根基。
  7. 自己丹砂着意看:要注重内心的修炼与反思。
  8. 何用外寻丹:质疑外在寻求的必要,强调内心的真正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道比喻为提炼自然中的元素,体现内心的修炼。
  • 对仗:如“阳全阴去尽”与“精髓满三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与内心修炼的探讨,诗歌传达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法则的顺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光明、生命的力量。
  • :象征黑暗、无形的困扰。
  • 五行:自然元素的象征,代表宇宙的变化与和谐。
  • 丹砂:象征内心的修炼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武陵春》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与修道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与别离
  2. 诗中提到的“七返”指的是什么?

    • A. 七个朋友
    • B. 七个变化周期
    • C. 七种情感
  3. 诗人认为修道的关键是什么?

    • A. 刻意追求
    • B. 顺其自然
    • C. 努力工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武陵春》更强调内心的修炼,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诗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