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车輞谷》
时间: 2025-02-04 16:2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经车輞谷
司马光
昔车道经车輞谷,
直上七里监南皮。
今年行役复到此,
方春流汗如翻波。
中涂太息坐盘石,
涕泗不觉双滂沱。
我生微尚在丘壑,
强若麋鹿婴虞罗。
人逾三十只有老,
后时过此知如何。
云泉佳处须速去,
登山筋力行蹉跎。
白话文翻译:
曾经驾车经过车輞谷,
一路向上抵达七里监南皮。
今年再度出征来到这里,
正值春天,汗水如翻波般流淌。
在路中间叹息,坐在大石上,
不觉泪水如雨般倾泻。
我这一生微薄,仍在山丘之间,
却强壮如麋鹿在虞罗山中。
人到三十岁便渐渐衰老,
以后再经过这里该如何呢?
云泉之地美好,必须快去,
登山的力量在逐渐衰退。
注释:
- 车輞谷:古代地名,可能是通往某地的道路。
- 七里监:地名,指七里外的地方。
- 行役:出征、行军。
- 涕泗:泪水。
- 丘壑:丘陵与山谷,指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擅长古文,作品多反映史事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年长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衰老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作品通过描绘行旅中的身心体验,传达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重经车輞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行旅的辛劳与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首联以“昔车道经车輞谷”引入,勾起了诗人对往昔旅途的回忆,设置了时间的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再度行役时的辛苦与汗水,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行走的疲惫。
中间部分的“中涂太息坐盘石,涕泗不觉双滂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无奈感,情感由此变得更加深入,令人动容。后面的“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则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与自我激励,尽管身处衰老之境,但诗人仍希望保持活力与朝气。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错,展示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车道经车輞谷:回忆过去在车輞谷的经历,带有怀旧情感。
- 直上七里监南皮:描绘上行的艰辛,地名增加了真实感。
- 今年行役复到此:强调时间的流逝,重复的行役让人感慨。
- 方春流汗如翻波:春天的温暖与行走的辛劳交织,形成鲜明对比。
- 中涂太息坐盘石:在疲惫中停下来,反思人生,情感愈加沉重。
- 涕泗不觉双滂沱:情感达到顶点,泪水流淌,表达无奈与悲伤。
- 我生微尚在丘壑:自我认知,生活的卑微与自然的壮美形成对比。
- 强若麋鹿婴虞罗:对生命力的渴望,体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 人逾三十只有老:感慨年华易逝,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 后时过此知如何: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感叹人生无常。
- 云泉佳处须速去:珍惜美好时光,鼓励自己抓住机会。
- 登山筋力行蹉跎:力量渐衰,暗示时间对生命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昔车道经车輞谷”和“今年行役复到此”,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汗水如翻波,形象生动,增强了身体感受的真实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传达情感的积累与变化,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輞谷:象征旅途与人生的艰辛。
- 汗水:象征努力与付出。
- 泪水:象征情感的宣泄与无奈。
- 丘壑:象征生命的起伏与自然的美。
- 云泉:象征美好的事物与自然的吸引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车輞谷”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
“涕泗不觉双滂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和悲伤
C. 激动 -
诗的主题主要是反映什么? A. 爱情
B. 人生与时间的流逝
C. 友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杜甫在《登高》中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壮美。
- 李白《庐山谣》:亦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