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还家》
时间: 2025-01-11 02:2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还家
作者: 黎庶焘 〔清代〕
乱后遄归百感生,
那堪回首旧柴荆。
田园荡尽成今昔,
戚里飘零半死生。
燕掠荒墟寻故主,
牛依残垒事春耕。
空余一掬松楸泪,
洒向东风荠麦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之后急忙归家的复杂感受。回首往昔,旧日的柴门和荆棘让人心生难忍的感伤。曾经的田园如今已荡然无存,身边亲友也有的生死未卜。燕子在荒废的村庄里寻找旧主,牛儿依偎在残破的土垒上继续春耕。只剩下一捧松树和榆树的泪水,洒向迎风而来的荠麦青。
注释:
- 乱后:指战争结束后。
- 遄归:急速返回。
- 百感生:百般感慨涌上心头。
- 柴荆:指旧时的院落和围墙。
- 荡尽:荡尽,消逝。
- 戚里:戚,悲伤;戚里,亲人。
- 飘零:漂泊不定,流离失所。
- 故主:旧主,指曾经的主人或人。
- 残垒:残破的土垒。
- 洒向:洒向,倾泻于。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背景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庶焘(1670-1739),清代诗人,以抒情和描写田园风光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战乱之后,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争带来的损失的悲痛,表现出对生活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乱后还家》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达了黎庶焘在动乱后回乡的复杂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感慨交织在一起。开头的“乱后遄归百感生”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战争后的颓废与无奈中,情感的基调在此奠定。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通过对“旧柴荆”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日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田园荡尽成今昔”,形象地传达出战乱的破坏性,曾经丰饶的土地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令人心痛。
“戚里飘零半死生”一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亲友的生死未卜让人感到悲戚。燕子和牛的意象则带有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遗忘。
最后一句“空余一掬松楸泪,洒向东风荠麦青”,以泪水和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尽管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内心的伤痛却难以愈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后遄归百感生:战乱之后急速回家,心中百感交集。
- 那堪回首旧柴荆:怎能忍心回忆往昔的柴门荆棘。
- 田园荡尽成今昔:曾经的田园已荡然无存,岁月变迁令人感慨。
- 戚里飘零半死生:亲友之间的离散与生死未卜令人心痛。
- 燕掠荒墟寻故主:燕子在荒凉的村庄寻找曾经的主人。
- 牛依残垒事春耕:牛在残破的土垒旁继续春耕,生命依旧。
- 空余一掬松楸泪:只剩下满腔的悲伤与泪水。
- 洒向东风荠麦青:泪水洒向迎风而来的春天,象征着新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松楸,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和牛的描写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战乱带来破坏的哀痛,展现了在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春天与希望,同时也带有对过去的追忆。
- 牛:代表着农耕生活的延续,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泪水:表达了失去与悲伤的情感,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柴荆”指的是什么?
- A. 旧房子
- B. 旧院子
- C. 旧木柴和荆棘
- D. 旧家具
-
诗人回首往事时,心中感受如何?
- A. 高兴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静
-
诗中的“燕掠荒墟寻故主”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乡的寻找
- B. 对亲友的思念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但黎庶焘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感伤与情感流露,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社会的悲哀。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