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闱下第有作》

时间: 2025-01-10 21:52:35

挟策观光上国来,细柳东风催马蹄。

天墀满拟万言献,日华岂料五色迷。

潞河归舟荡轻桨,一路风光亦寄赏。

杏苑来春依旧红,马首何须更惆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挟策观光上国来,
细柳东风催马蹄。
天墀满拟万言献,
日华岂料五色迷。
潞河归舟荡轻桨,
一路风光亦寄赏。
杏苑来春依旧红,
马首何须更惆怅。

白话文翻译:

我怀着书卷从外地而来,
细柳在东风中催促着马蹄。
我本打算在天子面前献上万言书,
却没想到日光下的五色繁华让我迷失。
在潞河归来的船上轻摇着桨,
一路的风光我也欣赏。
杏园春天依旧红艳,
何必再为马头的悲伤而惆怅呢?

注释:

  • 挟策:携带书卷,指代求仕或应试。
  • 观光:游览、观看风景。
  • 天墀:指天子或权贵的殿堂。
  • 万言献:意指写多篇文章献给皇帝。
  • 五色迷:形容五光十色的景象让人迷惑。
  • 潞河:指潞河,流经今山西省境内,寓意归途。
  • 杏苑:指杏花园,春天的景色。

典故解析:

  • 天子: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象征权力与荣耀。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常用于表现美好事物的再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流露出对仕途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慨,其诗歌往往具有一种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科举考试落榜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惘与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诗歌鉴赏:

《礼闱下第有作》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怀着一腔热忱,渴望能在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然而,现实的无情与繁华的迷惑让他感到迷失。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细柳、杏苑的意象既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又暗藏着诗人心中的惆怅。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个体在历史舞台上的渺小与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虽然提到“马首何须更惆怅”,却更显出一种无奈的豁达。诗人最终选择欣赏沿途风光,似乎在自我安慰,虽然未能如愿以偿,但生活的美好仍然值得珍惜。这种淡淡的伤感与豁达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挟策观光上国来:携带书卷,从外地来到京城游览。
  • 细柳东风催马蹄:春风吹拂,催促着马蹄声,暗示旅途的愉悦。
  • 天墀满拟万言献:准备向天子献上文章,表现出对仕途的渴望。
  • 日华岂料五色迷:在阳光下的繁华景象中,意外地迷失了方向。
  • 潞河归舟荡轻桨:在潞河上归航,轻轻摇动桨,享受归途的宁静。
  • 一路风光亦寄赏:一路的美景也值得欣赏,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杏苑来春依旧红:春天的杏花依旧如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马首何须更惆怅:马头不必再感到惆怅,意指心态的调整与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挟策观光”与“细柳东风”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美景与人生的迷惘相结合,形成了深刻的意象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透过对美景的描写与对心境的探讨,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的珍惜,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豁达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马蹄:象征着旅途与追求,暗示着人生的奔波。
  • 日华: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但也隐含着迷惑。
  • 杏苑: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挟策”指的是什么? A. 书卷
    B. 旅行
    C. 马匹

  2. “潞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西
    B. 河南
    C. 河北

  3. 诗中提到的“杏苑”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山河壮丽的描写。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苦闷。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描绘送别与对前途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友情与壮志。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江源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