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道中示蕴山》
时间: 2025-01-27 04: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栖霞道中示蕴山
作者: 翁方刚 〔清代〕
从我负书非曰归,
诗情先逐晓云飞。
重阳细雨迟黄菊,
六代精蓝冷翠微。
远眺合教青眼共,
深谈喜未素心违。
洞天且莫题名姓,
苔藓濛濛恐湿衣。
白话文翻译
我背着书本并不算是归去,
而是诗情则如晨曦中的云彩飞舞。
重阳节时细雨潺潺,黄菊花开得迟缓,
六朝的蓝天在冷风中显得微弱。
远望时,青眼相对,彼此默契,
深入交谈时,心中却不愿偏离本心。
在这洞天中,暂且不提你的名字,
苔藓湿润得让我担心衣衫会被打湿。
注释
逐:追逐,赶上;合教:相互交流;青眼:青色的眼睛,象征着睿智与理解;素心:纯洁的心,未曾变心;洞天:隐秘的地方,指世外桃源;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象征着自然的湿润与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方刚(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游历栖霞道时的心境,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展现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际交往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翁方刚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寻求灵感,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开头两句中,他以“负书”自谦,虽未回归却心系诗情,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重阳细雨迟黄菊”一句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细雨与黄菊的结合,既有秋天的萧瑟,又透出一种细腻的美感。接下来的“六代精蓝冷翠微”则将时空拉远,六朝的历史与当下的自然交融,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内省,“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了真诚与信任的重要。而“洞天且莫题名姓”,则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我负书非曰归:表明诗人背负书本,虽未归家,但心中有归属感。
- 诗情先逐晓云飞:诗情如晨曦中的云彩,轻盈而自由。
- 重阳细雨迟黄菊:描绘了重阳节的细雨与黄菊,表现时节的变换。
- 六代精蓝冷翠微:引入历史,提及六朝的文化,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思索。
- 远眺合教青眼共:在远望中,与友人产生共鸣,表现了情感的交融。
- 深谈喜未素心违:深入交谈时,友谊的真诚与纯净。
- 洞天且莫题名姓:在隐秘的地方,超脱世俗的名利。
- 苔藓濛濛恐湿衣:描绘自然的湿润,暗示对生活中琐事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情比作飞舞的云,展现了轻盈与自由。
- 对仗:如“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体现了对称美。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物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真诚与内心的纯粹,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与文化,表现了诗人的学识背景。
- 黄菊: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凋零,寓意人生的无常。
- 青眼:象征智慧与理解,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苔藓:代表自然的湿润,隐喻对生活琐事的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
“苔藓濛濛恐湿衣”中“苔藓”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的湿润
- C. 友谊
- D. 文化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与人际关系
- C. 宗教信仰
- D. 历史事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翁方刚的这首诗更为沉静内敛,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关注人生的豪情与畅快。这种对比表现了不同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选》
- 《古诗词写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