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真亭
苏轼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与桓司马一起欢笑,如今却向郑大夫求教。
不知不觉间岁月已匆匆流逝,唯有感叹老去的楸树和梧桐。
祭祀和礼仪是家族传承的法则,田野的名字刻在了版图上。
今天我读到千字的碑文,树梢上却见到了龟的石雕。
注释:
- 桓司马:指桓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 郑大夫:指郑玄,东汉时期的著名经学家。这里用作对比。
- 徂岁月:流逝的岁月。
- 空觉:空自感叹。
- 老楸梧:指年龄渐长的楸树和梧桐,象征时间的流逝。
- 祭礼:指祭祀的礼仪。
- 阡名:指田地的名称。
- 千字诔:指一种古代的文体,通常用于祭祀场合的长篇文辞。
- 木杪:树的顶部,通常指树的高处。
- 龟趺:指刻有铭文的龟形石碑。
典故解析:
- 桓宽与郑玄:两位历史人物代表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背景。桓宽以其文学才华著称,而郑玄则以其对儒学的深入研究而闻名,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学术追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内容常涉及个人情感、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归真亭》作于苏轼晚年,时值其被贬,心中怀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试图通过对古人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来寻找内心的安宁。
诗歌鉴赏:
《归真亭》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中展现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开篇提到的“旧笑桓司马”,不仅表达了对昔日欢聚的追忆,也隐含了对当下孤独的反思。接着“今师郑大夫”,则将历史人物置于对比中,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学术成就的自谦和对知识的渴求。
“空觉老楸梧”一句,描绘出自然中随时间变化的景象,楸树和梧桐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增强了诗歌的感伤气氛。接着提到“祭礼传家法”,更是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现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最后,诗人以“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作结,既有对古文的吟诵,又有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形成了对古今文化的呼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今学者的尊重。
-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表现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叹。
-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强调了祭祀礼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及对土地的归属感。
-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展示了对古文化的追求及对历史遗迹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笑”与“今师”的对比,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象征:楸树和梧桐象征着岁月,龟趺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拟人:岁月被赋予了无情的特性,使得流逝的感觉更加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反思,体现出作者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淡然和思考。
意象分析:
- 桓司马: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知识的积累。
- 郑大夫:代表着当下的学术追求和对文化的渴望。
- 老楸梧: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
- 千字诔:象征着古代文化的厚重和对传统的敬仰。
- 龟趺: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笑桓司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桓宽
C. 郑玄 -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感慨
C. 忧伤 -
“千字诔”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族祭祀
B. 古代文化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另一首名作,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主题涉及对故乡的怀念,与《归真亭》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悟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历史与文化的结合,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深邃与美丽。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