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
作者:苏轼
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
卷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
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
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锁北冈。
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
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
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
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载插万松冈。
白话文翻译
归来之后,听说光明的事,我坐在这里看世间万物的冷热变化。
卷帘的堂上,檀槽发出喧闹的声响,送客的路旁,林间的桦树散发着烛香。
酒席上我心中已经愁苦,才华不足,和诗之事让我感到更加忙碌。
是谁贪恋佩戴着黄金印章,千根柱子在北冈上静静耸立。
人间的灯火正争相闪耀,每逢春天藏匿的地方总能稍得清凉。
经历了多事才意识到田舍生活的好,凶年里尤其觉得野菜的香味。
溪山的美景如同画卷,空有口舌之能,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忙碌。
年老了,这身躯没处安放,唯有为老翁插上万松的松冈。
注释
- 解组:指解除军队的编组,寓意归来。
- 益光:光明的事物,暗指生活的美好。
- 檀槽:一种木材,常用于制作乐器或家具,喧闹声暗示热闹的场景。
- 桦烛香:桦树发出的香气,带有自然的气息。
- 和诗:和诗指的是对方的诗作做出回应,这里表现出诗人的谦卑与沉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开创了新风格。苏轼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好友景纯的诗歌交流之际,表现了苏轼对于生活和诗歌的思考,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他,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展现了苏轼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对人世间万象的观察与感慨。开篇的“解组归来道益光”,不仅表达了归来的喜悦,也隐含着对光明未来的期待。紧接着描述了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在诗中,苏轼以“溪山胜画”来表达自然景观的美好,但又通过“来往如梭”为底忙的描写,反映出人们生活的繁忙与无奈。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最后,苏轼以“老去此身无处著”结束,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折射出他对人生及老去的无奈与淡然。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生活的细腻描写,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解组归来道益光:归来的消息带来了光明,暗示希望与重生。
- 坐看百物自炎凉:坐着观察万物的变化,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卷帘堂上檀槽闹:描绘热闹的场景,带有生活的气息。
- 送客林间桦烛香:自然的香气,表现出友谊与温暖。
- 浅量已愁当酒怯:表达对酒席的担忧,反映出内心的愁苦。
- 非才尤觉和诗忙:谦虚地表达自己不才,和诗的忙碌感。
- 何人贪佩黄金印:对物质的追求的嘲讽,反映出对世俗的思考。
- 千柱耽耽锁北冈:描绘北冈的静谧,表现出对宁静的向往。
- 人间膏火正争光:灯火辉煌的人世,暗示生活的繁华。
- 每到藏春得暂凉:每到藏春的季节,得以稍微清凉,象征着生活的节奏。
- 多事始知田舍好:经历多事后,才明白田园生活的美好。
- 凶年偏觉野蔬香:在凶年中,野菜的香味尤为浓厚,表现出对质朴生活的欣赏。
- 溪山胜画徒能说:溪山的美景虽好,但空有口舌之能,反映出对自然的无奈。
- 来往如梭为底忙:人们忙碌的生活,像梭子一样来回穿梭。
- 老去此身无处著:年老后无处安放,表现出对老去的感慨。
- 为翁载插万松冈:为年老的自己插上松树,表现出对过往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溪山胜画”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送客林间桦烛香”与“卷帘堂上檀槽闹”,表现出平衡的美感。
- 拟人:通过生动描写自然景象,使其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生活观察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老去的感慨。诗中展现的宁静与繁忙的对比,表达了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明:象征希望与未来。
- 酒:代表社交与生活的琐碎。
- 桦树:自然的馈赠,象征友谊的温暖。
- 黄金印:物质的象征,反映世俗的追求。
- 溪山:代表自然的美,寓意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黄金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物质追求
C. 自然美
D. 诗歌创作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老去此身无处著”表现了对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人认为田舍生活比城市生活更好。 (对/错)
答案
- B
- 老去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展现苏轼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水调歌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两位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异,李白更为豪放,而苏轼更显沉思。
- 杜甫《春望》:两者皆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反思,但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苏轼作品选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