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

时间: 2025-01-26 07:38:27

漏悄人静,星稀云淡。

烟柳成眠,露莲半颔。

何处月色飞来,满楼台。

微风入袂仍吹领,愁都醒,好个清凉境。

红尘自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王孙》
作者:刘基 〔元代〕

漏悄人静,星稀云淡。
烟柳成眠,露莲半颔。
何处月色飞来,满楼台。
微风入袂仍吹领,愁都醒,
好个清凉境。
红尘自迥,河汉应有仙槎,
待还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漏声轻微,周围人声稀少,星星也显得稀疏,云彩淡薄。烟雾中的柳树似乎在沉睡,露水打湿的莲花微微低垂。月光从何处飞来,洒满了整个楼台。微风轻轻拂过衣袂,凉意袭来,愁绪也随之醒来,真是一个清凉的境地。世俗的纷扰显得遥远,银河之上或许有神仙的船只,等待着我回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漏悄人静:漏声微弱,人声稀少,表现出夜的宁静。
  • 烟柳:指被烟雾笼罩的柳树,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露莲半颔:露水打湿的莲花微微低头,象征着凋零与柔弱。
  • 河汉:指银河,古代称为“河汉”。
  • 仙槎:传说中的神仙之船,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理想。

典故解析:

  • 月色:月亮常常被赋予浪漫和思乡的情感,体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河汉: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仙人、神话相关联,显示出诗人对超然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深邃的诗词和卓越的才华在元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刘基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怨王孙》创作于元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怨王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中的意象如“漏悄人静”、“星稀云淡”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刘基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传达了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尤其是在“微风入袂仍吹领,愁都醒”一句中,既表现了外界的清凉,又隐含了内心的惆怅。

诗中“红尘自迥”一句揭示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的逃避,而“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则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渴望。这种对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期盼,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愁苦,既有对美好景象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刘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寄托,使得这首诗在清幽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成为了元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漏悄人静,星稀云淡:夜深人静,漏声微弱,星星稀疏,云彩轻淡,描绘出寂静的夜晚。
  2. 烟柳成眠,露莲半颔:烟雾笼罩的柳树像是在沉睡,沾着露水的莲花低垂,表现出一种柔弱的美感。
  3. 何处月色飞来,满楼台:不知月光从何处洒下,充满了整个楼台,营造出优美的夜景。
  4. 微风入袂仍吹领,愁都醒:微风轻轻拂动衣襟,带来清凉,内心的愁绪也因此苏醒。
  5. 好个清凉境:赞美这样一个清凉宁静的环境。
  6. 红尘自迥,河汉应有仙槎:世俗的纷扰显得遥远,银河之上或许有神仙的船只,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 待还家:期待着回到理想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尘自迥”比喻世俗的浮华与纷扰,形成对比。
  • 拟人:如“烟柳成眠”,赋予柳树人的特性,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星稀云淡”,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对归家的思念与对清凉境地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的宁静。
  • 烟柳:代表柔美与忧伤的自然元素。
  • 露莲:象征清新与脆弱,暗示人生的无常。
  • 月色:象征浪漫与思乡情怀。
  • 河汉: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怨王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烟柳”象征着:
    A. 自由
    B. 忧伤
    C. 喜悦
    D. 财富

  3. “微风入袂仍吹领”中的“袂”是指:
    A. 衣服的袖子
    B. 头发
    C. 裙子
    D. 领带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怨王孙》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静夜思》更加强调思乡情感,而《怨王孙》则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诗选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