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7:42:32

青冥不可见,朱夏巳无多。

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

荒芜一将略,浩汗五湖波。

去去沧浪水,君听鼓枻歌。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四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冥不可见,朱夏巳无多。
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
荒芜一将略,浩汗五湖波。
去去沧浪水,君听鼓枻歌。

白话文翻译:
青天深邃看不见,红色的夏季已经不多了。
云雾在树木间浮沉,河川和原野的气息交织荡漾。
荒凉的景象渐渐显露,滔滔的湖水如汗水般浩荡。
远去的沧浪水,朋友请听那鼓声和桨声的歌唱。

注释:

  • 青冥: 指深蓝色的天空,形容空旷而深远。
  • 朱夏: 指红色的夏天,强调夏季的炎热和生机。
  • 云木光浮没: 形容云雾在树木间浮动消散的景象。
  • 川原: 指河流和原野。
  • 荒芜: 指荒凉、冷清的样子。
  • 浩汗: 指浩瀚如汗水般的波涛。
  • 沧浪水: 指海洋或大河,象征遥远的旅途。
  • 鼓枻歌: 指划船时鼓声和桨声合成的歌唱,表达出一种轻快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庵,元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在雨中写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刘基的这首诗以雨中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季节变迁和自然景观的细腻变化。诗的开头“青冥不可见,朱夏巳无多”,通过对青天和夏季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云树和河原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荒芜一将略,浩汗五湖波”,诗人将大自然的浩瀚与内心的孤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世浮沉的感慨。最后一句“去去沧浪水,君听鼓枻歌”,则是对友人的呼唤,传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描绘不可见的青天和即将结束的夏季,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第二联则用“云木光浮没”描绘出雨中的模糊景象,表现出一种虚幻的美感。
  • 第三联将荒凉与浩瀚的湖水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 最后,诗人以“君听鼓枻歌”呼唤友人,表达了对陪伴和分享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使用“浩汗”比喻湖水的广阔,增强了意象的力度。
  • 对仗: “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展示了形式上的对称美。
  • 拟人: 通过“听鼓枻歌”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探讨了时间流逝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心境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青冥: 代表遥远、深邃的天空,象征着广阔的未来和无尽的思考。
  • 朱夏: 代表生机勃勃的夏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短暂。
  • 云木: 代表自然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
  • 沧浪水: 代表旅途与生命的流动,象征着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夏”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云木光浮没”这一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明亮的阳光
    B. 雨中的朦胧
    C. 晴空万里
    D. 冰雪覆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刘基的《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描绘的自然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基的作品更着重于雨中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观的自然景象和人生的豪情。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集》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基的诗作,以及其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