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曲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1:06:05

春天不雨亦不晴,杨花飘尽池萍生。

庭鸟雏成巢燕瞑,惟有杜鹃啼到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天不雨亦不晴,杨花飘尽池萍生。
庭鸟雏成巢燕瞑,惟有杜鹃啼到明。

白话文翻译:

春天既没有下雨,也没有放晴,杨花随风飘散,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庭院中的小鸟已经筑好了巢,燕子也在昏睡,唯有杜鹃的啼叫响彻到天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雨亦不晴:既没有雨,也没有晴天,形容天气阴沉。
  • 杨花:指杨树的花,春天时随风飘落。
  • 池萍:指池塘里的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的植物。
  • 庭鸟:指院子里的鸟。
  • :小鸟的幼体。
  • 燕瞑:燕子在昏暗中入睡。
  • 惟有:只有、唯独。
  • 杜鹃:杜鹃鸟,以其清晨的啼鸣而闻名。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哀伤和春天的声音,其啼叫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春曲 其一》创作于元代春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描绘的春天气候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生机,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独特气息。开篇“春天不雨亦不晴”,以对比的方式揭示出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特征,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杨花飘尽池萍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杨花随风飘落,池塘里的浮萍悄然生长,既显示出春天的变化,也传达了一种生命的无常。

“庭鸟雏成巢燕瞑”,描绘了鸟儿在庭院中安静栖息的场景,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惟有杜鹃啼到明”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穿透了春夜的静谧,象征着对春天的思念与惆怅,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既悠然自得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使人沉浸在春天的气息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天不雨亦不晴:描绘了春天时节的阴郁天气,暗示一种情绪的低落。
  • 杨花飘尽池萍生: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无常。
  • 庭鸟雏成巢燕瞑:这里展现了生命的延续和宁静,鸟儿的安睡象征着一种安详的生活状态。
  • 惟有杜鹃啼到明:杜鹃的啼鸣是唯一的声音,传达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杜鹃”象征思念与哀伤。
  • 拟人:鸟儿“雏成巢”表现出生育的自然过程。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象展开,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杨花:代表春天的柔弱与无常。
  • 池萍:象征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 杜鹃: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2. 诗中哪种天气被描绘为“既不雨也不晴”?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3. “惟有杜鹃啼到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哀伤
    C. 平静
    D. 喜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春晓》:描写春天的生机盎然,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情绪。
  • 《春曲 其一》:则更注重于春天的细腻与忧伤,体现出对生命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