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其七》

时间: 2025-01-26 07:29:19

雨息残暑退,凉气何凄而。

羁人倦遥夜,明月光在帷。

展转不成寐,披衣步前墀。

春芳不再秾,夕露空荜滋。

泯默对青灯,怅焉心自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息残暑退,凉气何凄而。
羁人倦遥夜,明月光在帷。
展转不成寐,披衣步前墀。
春芳不再秾,夕露空荜滋。
泯默对青灯,怅焉心自思。

白话文翻译:

雨停了,夏末的炎热逐渐退去,凉爽的空气让人感到凄凉。
身在异乡的人在漫漫长夜中感到疲惫,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帷洒在房间里。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披上衣服走到前院。
春天的繁花再也没有那样的艳丽,傍晚的露水白白滋润着空荡荡的院子。
默默地对着青灯,心中感到怅惘,独自思索着。

注释:

  • 雨息:雨停止。
  • 残暑:夏天最后的炎热。
  • 羁人:身处他乡的人。
  • 遥夜:漫长的夜晚。
  • 展转:翻来覆去。
  • :睡觉。
  • 披衣:披上衣服。
  • 前墀:前面的台阶或院子。
  • 春芳:春天的花香。
  • :浓密、美丽。
  • 夕露:傍晚的露水。
  • 泯默:沉默、无言。
  • 青灯:青色的灯,象征孤独和思索。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明月”与“青灯”常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与古诗中对月的描绘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刘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参与了明朝的建立,后被封为太师。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秋怀》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在秋季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尤其是在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和个人的失意后,这种情感愈发显得深沉与复杂。

诗歌鉴赏:

《秋怀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雨息残暑退”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夜场景。随着炎热的退去,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内心深处的孤寂。接着“羁人倦遥夜”,诗人自述身处异乡的疲惫感,长夜漫漫,月光洒在窗帷上,增添了几分寂寥。

“展转不成寐”描绘了辗转难眠的状态,而“披衣步前墀”则展现了诗人试图在夜色中寻找片刻的宁静。随着对“春芳”的回忆,诗人意识到美好的时光已不再,夕露滋润却显得无物可依,映衬出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泯默对青灯”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青灯下的沉默与思索,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情感上则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值得品味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息残暑退:雨停后,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
  2. 凉气何凄而:凉爽的空气让人感到忧伤。
  3. 羁人倦遥夜:在异乡的游子在漫长的夜晚感到疲倦。
  4. 明月光在帷: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帷洒在屋内。
  5. 展转不成寐: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6. 披衣步前墀:披上衣服走到院子里。
  7. 春芳不再秾:春天的花香已不再浓郁。
  8. 夕露空荜滋:傍晚的露水白白滋润着空荡的院子。
  9. 泯默对青灯:默默地对着青灯。
  10. 怅焉心自思:心中感到怅惘,独自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息残暑退,凉气何凄而”。
  • 比喻:以“青灯”象征孤独的思索。
  • 意象:月光、春芳、夕露等意象交织,丰富了情感层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透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洗净与新生,亦引发思考。
  2. 凉气:代表季节的变化,内心的凄凉。
  3. 明月:象征思乡与孤独。
  4. 青灯:象征孤独的思索与沉默。
  5. 春芳:象征过去的美好与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羁人”指的是:

    • A. 游子
    • B. 朋友
    • C. 家人
  2.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

    • A. 友谊
    • B. 孤独的思索
    • C. 欢乐
  3. “春芳不再秾”中的“秾”意指:

    • A. 甜美
    • B. 浓密
    • C. 凋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刘基与李白:刘基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常以豪放洒脱的风格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主题对比:两者都涉及思乡与对时光的感慨,但刘基更显沉重,李白则偏向欢愉。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