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野博览会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2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怜风月太平年,只许今生海外缘。
不忍池边春潋滟,通天桥上客翩跹。
三千弱水曾经眼,十二琼楼笑拍肩。
的的明灯真不夜,万花丛里赛婵娟。
白话文翻译:
可怜这一年风和日丽,只有今生与海外的缘分。
不忍心在池边看那春水波光粼粼,通天桥上人们翩翩起舞。
那三千弱水曾经在我眼前流过,十二座琼楼在欢声笑语中相互拍肩。
明亮的灯光真是让人不知夜晚的降临,万花丛中竟然有谁能与月下的嫦娥相媲美。
注释:
- 可怜:可惜、令人怜惜。
- 风月:指自然景色,尤其是春天的美好景色。
- 太平年:太平盛世的年份。
- 海外缘:指与海外的缘分,可能隐喻一种异国情缘或人生际遇。
-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光亮闪烁。
- 翩跹:轻盈地舞动,形容舞者的姿态。
- 三千弱水:通常指代众多的河流,象征着浩瀚的水域。
- 琼楼:美丽的楼阁,通常用来形容高雅的建筑。
- 明灯:指明亮的灯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赛婵娟:形容花朵美丽,能与仙女嫦娥相媲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寅(1877-1942),字子贞,号澄江,晚号青松,江苏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古诗词创作,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10年的上野博览会,背景是当时中国与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期。诗人以游览博览会为契机,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并对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欢愉场景进行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上野博览会”为背景,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人们的欢愉,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可怜风月太平年”便点明了时间背景,既感慨时光的流逝,又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许今生海外缘”则表现出对缘分的思考,仿佛在说,珍惜眼前的美好,才是人生的真谛。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池边春潋滟”和“通天桥上客翩跹”,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快。水面波光粼粼,映衬出春天的生动与活泼;而“翩跹”的舞者则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
最后,诗人提到“三千弱水”和“十二琼楼”,通过对比与联想,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怀念与向往。结尾的“万花丛里赛婵娟”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花的赞美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怜风月太平年:感叹当年风和日丽,是个太平盛世。
- 只许今生海外缘:强调在这样的岁月里,只有眼前的缘分值得珍惜。
- 不忍池边春潋滟:不忍心在池边欣赏那水波荡漾的美景。
- 通天桥上客翩跹:描绘桥上的游客轻盈舞动的场景。
- 三千弱水曾经眼:曾经看过的浩瀚水域,象征着人生经历。
- 十二琼楼笑拍肩:美丽的楼阁在欢声笑语中相互交流。
- 的的明灯真不夜:明亮的灯光使夜晚如同白昼。
- 万花丛里赛婵娟:花丛中美丽的景象能与嫦娥相媲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花丛里赛婵娟”,将花比作美丽的嫦娥。
- 拟人:如“琼楼笑拍肩”,赋予建筑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象征着自然美好。
- 春潋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弱水:象征着生活的广阔与经历。
- 琼楼:象征着高雅与美好。
- 明灯: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可怜风月”指的是什么样的年份? A. 动乱年
B. 太平年
C. 战争年
D. 贫穷年 -
“万花丛里赛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谁?
A. 美丽的花
B. 嫦娥
C. 仙女
D. 春天 -
诗人提到的“通天桥上客翩跹”是在描绘什么场景?
A. 孤独
B. 热闹的舞会
C. 寂静的夜晚
D. 旅行的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蔡寅的诗更注重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而李白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蔡寅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