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尘土西风》
时间: 2025-01-26 06:25: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尘土西风
(辛弃疾 〔宋代〕)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
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
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
千树柳,千丝结。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
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吹来时,尘土飞扬,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和孤独。还记得明朝的恨意,今夜的分别如此轻巧。泪水在烛光下争相滴落,雁阵飞行中断,琴声悲切。看那扁舟幸好停在清溪,别再催促出发。白发已生,路途漫漫,长亭边显得斜斜的。千树的柳枝,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害怕行人向西去,船桨的歌声也随之中断。黄卷上的诗酒不要让我沾染污秽,玉阶上不相信仙凡有隔。但从今往后,只愿与你相伴,真是美好啊,明月。
注释
- 尘土西风:尘土被西风吹起,象征离别的悲凉。
- 明朝:指明天,暗含对未来的惆怅和不确定。
- 珠泪:比喻眼泪,形容悲伤不已。
- 雁行中断:形容孤雁飞行中断,表达离别之痛。
- 扁舟:小船,象征离别后的旅程。
- 千树柳,千丝结:柳树繁多,枝条交错,象征人际关系的复杂。
- 黄卷:指古籍,象征知识或诗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以豪放激昂、清新婉丽的词风闻名,作品多描绘英雄豪情和抒发个人感情。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尘土西风》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心系国家,常常通过诗词表达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尘土西风》是一首充满离别愁绪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辛弃疾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开篇的“尘土西风”便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尘土则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悲凉。接着,他通过回忆“明朝应恨”加深了离别的痛苦,似乎在叹息过去的种种不如意。
在情感的表达上,辛弃疾运用了“珠泪争垂”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对别离的无尽哀伤。而“雁行中断”又让人感受到孤独的深重,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离合悲欢。诗中“千树柳,千丝结”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了对离别的恐惧。
最后,词人以“佳哉月”结束,似乎在透过离别的苦涩中寻求一种寄托与希望,展现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首词不仅是辛弃疾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无奈与悲哀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普遍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土西风:开篇设景,营造凄凉的氛围。
- 明朝应恨,今宵轻别:表达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 珠泪争垂华烛暗:通过泪水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悲伤。
- 雁行中断哀筝切:比喻孤独和哀愁,音乐的悲切与离别的情感交织。
-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虽有离别,但仍有安慰的空间与景象。
- 白首路,长亭仄: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千树柳,千丝结:描绘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纷繁。
-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对离别的恐惧和对失去的感慨。
- 黄卷莫教诗酒污:强调清白与理想,不希望被现实污染。
- 玉阶不信仙凡隔: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隔阂的质疑。
-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最后以美好的月光作为寄托,表达希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泪”为眼泪的比喻,展现情感的深沉。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柳树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千树柳,千丝结”形成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透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示了人对时间、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尘土:象征生活的琐碎与悲凉。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珠泪:悲伤的象征,表达内心的痛苦。
- 扁舟:离别旅程的象征,隐喻人生的旅途中总有离合。
- 月: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尘土西风”中“西风”象征什么?
- A. 友情的温暖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词中提到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诗酒
- C. 古代的卷轴
-
诗的最后一句“佳哉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离别的厌恶
参考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虞美人·听雨》(李煜)
诗词对比
对比辛弃疾的《满江红》和李煜的《虞美人》,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辛弃疾更注重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而李煜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哀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