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请垂见和》
时间: 2025-01-23 08:3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上低摧病不行,
谁教仙魄反层城。
阴苔尚有前朝迹,
皎月新无昨夜声。
菰米正残三日料,
筠笼休碍九霄程。
不知此恨何时尽,
遇著云泉即怆情。
白话文翻译
在池边,我病重不行,
谁让我的灵魂又回到这层城池?
阴暗的苔藓仍留有昔日的痕迹,
皎洁的明月却没有了昨夜的声音。
菰米已经残缺,只剩下三日的用料,
竹笼也不再妨碍我飞向九霄的旅程。
我不知道这份遗恨何时才能结束,
一旦遇到云泉,便会感到无限的伤感。
注释
- 低摧:低垂、消沉的样子,指病重的状态。
- 仙魄:指超脱或飘渺的灵魂、精神。
- 层城:可能指当时所处的城市或环境,暗含一种层次感。
- 阴苔:长在潮湿地方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菰米:水生植物的种子,通常用于食物,暗示生活的贫乏。
- 筠笼:竹制的笼子,象征束缚与限制。
- 云泉:可能指美好的山水,象征自由与解脱。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著名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于自由的渴望。此外,诗中提到的“皎月”常常与古代诗词中的孤独、思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883年),字岳夫,号云隐,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哲理,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是在皮日休旅居吴中时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追忆,诗中表现了病重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重感和对自由的渴望。开篇即以“池上低摧病不行”交代了诗人当前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因病而感到的无力与哀伤。接着,通过“谁教仙魄反层城”引出对往日生活的追忆,似乎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回到这样一个困境中。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通过阴苔和皎月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美景的向往,显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池水、苔藓、明月、菰米、筠笼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孤独与思索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上低摧病不行:在池边因病重而无法行动,表现出病痛带来的无奈。
- 谁教仙魄反层城:灵魂为何又回到这层城市中,暗含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 阴苔尚有前朝迹:苔藓上留有过去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 皎月新无昨夜声:新的明月升起,却没有了昨夜的声音,传达了孤独与失落感。
- 菰米正残三日料:生活中只能依靠残存的食物,表现出困境与贫乏。
- 筠笼休碍九霄程:竹笼不再妨碍飞向高空的旅程,表现对自由的渴望。
- 不知此恨何时尽:对心中遗恨的迷茫,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
- 遇著云泉即怆情:一旦看到美好的景色,便会感到无尽的伤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重比作囚禁,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阴苔尚有前朝迹,皎月新无昨夜声”,展现出诗的工整与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个人在病痛与孤独中对往事的回忆与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水:象征着生命的宁静与孤独。
- 阴苔: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 明月: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菰米:反映生活的贫乏与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池上低摧病不行”指的是诗人什么状态? A. 忙碌
B. 病重
C. 快乐
D. 旅行 -
“云泉”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解脱
B. 病痛
C. 贫穷
D. 思念 -
诗中提到的“阴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过去的痕迹
B. 未来的希望
C. 生活的富足
D. 自由的追求
答案:1-B,2-A,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皮日休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孤独的感慨,但皮日休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酒和友谊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皮日休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