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寺双矮桧》

时间: 2025-04-27 13:16:56

扑地枝回是翠钿,碧丝笼细不成烟。

应如天竺难陀寺,一对狻猊相枕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扑地枝回是翠钿,碧丝笼细不成烟。应如天竺难陀寺,一对狻猊相枕眠。

白话文翻译:

这棵树的枝条在地上盘绕,宛如翠绿色的钿子;细细的碧丝笼罩着它,轻柔得几乎看不见烟雾。它应该像天竺的难陀寺一样,那里有一对狻猊像这样相依相偎,静静地入睡。

注释:

  • 扑地:指树枝盘绕在地上。
  • 翠钿:形容树叶或枝条的颜色,像翠绿色的装饰品。
  • 碧丝:指细细的绿丝,形容树的柔美。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难陀寺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 狻猊: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常被用作寺庙的守护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承宗,号青原,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皮日休在重玄寺游玩时,受到寺内双矮桧树的启发,借以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玄寺内的双矮桧,展现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自然美。开头的“扑地枝回是翠钿”通过生动的比喻,突出桧树的翠绿和生机,仿佛是大自然的装饰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碧丝笼细不成烟”则描绘出一种虚幻而细腻的美感,仿佛是轻纱般的绿意,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应如天竺难陀寺,一对狻猊相枕眠”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宁静之境的向往。狻猊作为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了镇守与安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扑地枝回是翠钿:描述树枝向地面盘绕,形象生动,突显其美丽。
  2. 碧丝笼细不成烟:细腻、轻盈的感觉,表现了自然的柔美。
  3. 应如天竺难陀寺:引入文化背景,增强诗的深度。
  4. 一对狻猊相枕眠: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安宁与和谐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钿”与“碧丝”的比喻,增添了诗的艺术感。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话形成对称,增强音韵美。
  • 拟人:树木似乎也有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环境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钿:象征美丽与生机。
  • 碧丝:代表柔美与细腻。
  • 狻猊:象征守护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扑地枝回”是形容什么?

    • A. 天空的云
    • B. 树的枝条
    • C. 河流的波纹
  2. “碧丝笼细不成烟”中的“碧丝”形容的是?

    • A. 水
    • B. 沙
    • C. 树的柔美
  3. 诗中提到的“狻猊”是?

    • A. 动物
    • B. 人物
    • C. 神兽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皮日休都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但王维更多表达的是孤寂与内心的宁静,而皮日休则更加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