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闻蝉蛙戏作)》

时间: 2025-01-11 21:47:51

簟铺湘竹帐垂纱。

醉眠些。

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

病维摩。

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
作者: 辛弃疾

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躺在铺着竹席的帐子下,醉意朦胧,梦游天涯。在梦中被水底蛙鸣惊醒,心中不禁思考:那满天的喧闹声,究竟是乐器的鼓吹声,还是自己在官场的烦恼?心中如空,宁静不争,不求太多。于是开始打理清扫,点燃香火,静静地欣赏飘散的花瓣。在斜阳和绿荫交织的枝头,突然又听到声响,心中疑惑:那是蝉的鸣叫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席。
  • 湘竹:特指湘江地区的竹子,常用作雅致的装饰。
  • 病维摩:指的是维摩诘,佛教中一位高僧,常用来比喻一种清净而超脱的心境。
  • 散天花:形容花瓣在空中飘散,轻盈如天上的花朵。

典故解析:

  • 维摩诘:出自《维摩诘经》,是佛教的一部经典,其核心思想是无障碍的智慧与宁静。
  • 蝉鸣:象征夏天的气息,也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繁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宋代著名词人,号稼轩,出生于山东。他的词风豪放,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失望与人生的思考,试图在宁静中寻求自我解脱。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江神子(闻蝉蛙戏作)》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词中开篇即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午后,竹席、帐子、纱帘等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久,随着水底蛙鸣的惊醒,词人不禁思考起世俗的喧嚣与自身的处境。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这句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要追逐名利,内心深处渴望一种超然的状态。接下来的“心空喧静不争多”则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向往,渴望回归内心的宁静。

最后,词人在扫地烧香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尽管依旧被外界的声音所扰,但他试图以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来排解内心的烦恼。斜日、绿阴、蝉鸣等意象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词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簟铺湘竹帐垂纱:描绘一个清幽的环境,竹席上铺着轻纱,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与雅致。
  2. 醉眠些。梦天涯:词人处于醉意中,沉沉入梦,梦游到远方,暗示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
  3.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被蛙鸣惊醒,从梦中回到现实,唤醒了他对周遭的思考。
  4.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内心的疑问,喧闹的声音究竟是何所出,带出对官场的反思。
  5. 心空喧静不争多:在内心的空灵与宁静中,词人希望不再追求过多的欲望与名利。
  6. 病维摩。意云何:提到维摩,暗指一种超脱的理想,思考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7.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在平凡中找寻心灵的慰藉,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8.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最后回到自然的声音,心中仍存疑虑,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如“水底沸鸣蛙”,赋予蛙鸣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心空喧静不争多”,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自然的意象与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反思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簟、湘竹、纱:代表着夏日的清凉与宁静,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 蛙鸣、蝉声:象征着生命的繁忙与喧闹,反映出词人内心的矛盾。
  • 散天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暗示着对生活的珍惜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提到的“湘竹”主要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竹子
    C. 一种鱼

  2. “借问喧天成鼓吹”中,“喧天”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星星
    B. 喧闹的声音
    C. 天空的颜色

  3. 词的主题主要体现了词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名利
    B. 自然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江神子》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描绘了夏日的场景,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对官场的失落感,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两首词都通过自然的景象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但主题与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选读》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江神子》,并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