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时间: 2025-01-26 05:15: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秣陵春。江波送远人。
感情深泪渍红巾。未到莺啼先惜别,
风水阔,隔天津。微雨问湖滨。
斜阳吊孝陵。汎秦淮春水方生。
却想欢期浑是梦,凭绮语驻芳尘。
白话文翻译:
在哪里可以感受到秣陵的春天?江水波涛送走远行者。
深厚的感情使泪水浸湿了红巾。还未听到黄莺鸣叫就已开始惜别,
水势浩荡,隔着天津。微微细雨洒在湖边。
斜阳照在吊孝陵上,秦淮的春水刚刚滋生。
却想起欢聚的时光全是梦,借着绮丽的话语停留在芳香的尘土上。
注释:
- 秣陵:古地名,指今南京地区。
- 江波:江水波涛,象征送别的情景。
- 红巾:指用来擦泪的手帕或头巾。
- 莺啼:黄莺的鸣叫,通常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
- 风水阔:水域广阔,形容离别的遥远。
- 天津:古代指代长江或河流的某一段。
- 吊孝陵:指的是为逝者而设的祭奠场所,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气氛。
- 秦淮:指秦淮河,南京的主要河流,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811-1881),字子华,号澄江,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清代,诗人可能在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土和友情的依依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
《南楼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内心的感受。开篇以“何处秣陵春”引入,对春天的渴望和失落感交织,给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绪。江波送远人,江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友人的远行,增强了离别的伤感。接下来的“感情深泪渍红巾”,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深厚情感和难以自已的伤感。
“未到莺啼先惜别”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悲伤,春天的黄莺尚未鸣叫,离别的情感已如潮水般涌来。后面“风水阔,隔天津”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遥远和无奈,诗人在此用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中交织,通过雨、阳光和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柔和与哀伤,并以“却想欢期浑是梦”作为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甜蜜与苦涩之间游走,展现出深邃的人生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秣陵春:引入春天的主题,表达对故乡春天的向往。
- 江波送远人:江水的波涛带走远行的人,象征送别。
- 感情深泪渍红巾:情感深厚,泪水湿透了手巾,体现离别的悲痛。
- 未到莺啼先惜别:未等到黄莺鸣叫,已经开始对离别的感伤。
- 风水阔,隔天津:水势浩荡,离别的距离遥远。
- 微雨问湖滨:细雨轻洒湖边,营造哀伤的气氛。
- 斜阳吊孝陵:夕阳照在吊孝陵上,象征哀悼与怀念。
- 汎秦淮春水方生:秦淮河的春水刚刚开始流淌,象征生机与希望。
- 却想欢期浑是梦:回忆欢聚的时光,发现一切不过是梦幻。
- 凭绮语驻芳尘:借助华丽的言辞停留在美好的回忆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波送远人”比喻离别的过程。
- 拟人:如“未到莺啼先惜别”,将莺鸟赋予人类情感。
- 对仗:如“风水阔,隔天津”,句式整齐,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怀念与春天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
- 江波:象征离别的流动与远去。
- 泪水:象征悲伤与感情的深度。
- 莺: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雨:象征忧伤与柔情。
- 斜阳:象征时间流逝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廷式的《南楼令》主要描写什么主题?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江波”象征什么? A. 生命
B. 时间的流逝
C. 友谊
D. 财富 -
“未到莺啼先惜别”中“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神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而文廷式的《南楼令》则重在对离别当下的细腻情感与怀旧,反映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文廷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