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庆伯》

时间: 2025-04-30 03:27:20

顾藉微官无一分,强能从俗亦徒纷。

他乡骤喜逢诗伯,故里浑疑对竹君。

莫为饥寒常道路,要留精力事耕耘。

如君少壮端宜勉,老我衰摧直漫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庆伯 赵蕃 〔宋代〕

顾藉微官无一分,强能从俗亦徒纷。 他乡骤喜逢诗伯,故里浑疑对竹君。 莫为饥寒常道路,要留精力事耕耘。 如君少壮端宜勉,老我衰摧直漫勤。

白话文翻译:

虽然担任微不足道的官职,却没有一分成就,勉强随俗也只是徒劳纷扰。 在他乡突然高兴地遇到了诗坛的前辈,回到故乡却仿佛面对着竹林中的君子。 不要因为饥寒而常常奔波在路上,应该保留精力去耕耘。 像你这样年轻力壮的人应该努力,而我这样衰老的人再怎么勤奋也是徒劳。

注释:

  • 顾藉:顾念,考虑。
  • 微官:小官职。
  • 强能从俗:勉强适应世俗。
  • 诗伯:诗坛的前辈。
  • 故里:故乡。
  • 竹君:指高洁的人,典出《世说新语》。
  • 耕耘:比喻努力工作。
  • 衰摧:衰老。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担任官职期间,感到官场纷扰,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同时表达对诗坛前辈的敬仰和对年轻一代的勉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诗坛前辈的敬仰。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微官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颔联通过“他乡骤喜逢诗伯”和“故里浑疑对竹君”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诗坛前辈的敬仰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颈联劝诫自己不要为生计奔波,而应保留精力去耕耘,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勉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衰老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首联: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微官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 颔联: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诗坛前辈的敬仰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 颈联:劝诫自己不要为生计奔波,而应保留精力去耕耘,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尾联:对年轻一代的勉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衰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他乡骤喜逢诗伯”和“故里浑疑对竹君”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诗坛前辈的敬仰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 比喻:用“耕耘”比喻努力工作,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诗坛前辈的敬仰,同时劝诫自己不要为生计奔波,而应保留精力去耕耘,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轻一代的勉励。

意象分析:

  • 诗伯:诗坛的前辈,象征着诗人的敬仰和向往。
  • 竹君:高洁的人,象征着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顾藉微官无一分”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不满? A. 官场生活 B. 诗坛前辈 C. 故乡生活 D. 年轻一代

  2. “他乡骤喜逢诗伯”中的“诗伯”指的是什么? A. 诗坛的前辈 B. 高洁的人 C. 故乡的朋友 D. 年轻一代

  3. 诗中“要留精力事耕耘”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诗坛前辈 C. 田园生活 D. 故乡生活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诗作,如《呈庆伯》、《呈庆伯》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赵蕃的诗风和思想。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