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翰墨平生友,江山数面亲。 诵骚悲楚国,访古失秦民。 丘壑岂无趣,尘埃空此身。 风行思数数,粮食厌频频。
白话文翻译:
我与笔墨为终身之友,与江山多次亲近。 吟诵《离骚》为楚国悲叹,寻访古迹却迷失了秦民的踪迹。 山川之间岂无乐趣,但尘埃却空耗了我的生命。 风起时思绪频频,粮食却频频让人厌倦。
注释:
- 翰墨:指笔墨,代指文学创作。
- 江山:指自然风景。
- 诵骚:指吟诵《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和悲愤。
- 访古:寻访古迹。
- 丘壑:山丘和沟壑,泛指自然山水。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风行思数数:风起时思绪不断。
- 粮食厌频频:对日常生活的食物感到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交往中,感慨人生和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交往中,感慨人生和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离骚》的吟诵和对古迹的寻访,反映了诗人对楚国和秦民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翰墨平生友,江山数面亲”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而“诵骚悲楚国,访古失秦民”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最后两句“风行思数数,粮食厌频频”更是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向往自然的美好,又对日常生活的单调感到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翰墨平生友,江山数面亲”:诗人将笔墨视为终身之友,与江山多次亲近,表达了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
- “诵骚悲楚国,访古失秦民”:通过吟诵《离骚》表达对楚国的悲叹,寻访古迹却迷失了秦民的踪迹,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 “丘壑岂无趣,尘埃空此身”:山川之间岂无乐趣,但尘埃却空耗了我的生命,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 “风行思数数,粮食厌频频”:风起时思绪频频,粮食却频频让人厌倦,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翰墨平生友”将笔墨比喻为终身之友,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
- 拟人:“江山数面亲”将江山拟人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诵骚悲楚国,访古失秦民”中“诵骚”与“访古”,“悲楚国”与“失秦民”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对文学、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翰墨:代表文学创作,象征诗人的精神寄托。
- 江山:代表自然风景,象征诗人的情感归宿。
- 诵骚:代表对历史的思考,象征诗人的文化情怀。
- 访古:代表对过去的追寻,象征诗人的历史意识。
- 丘壑:代表自然山水,象征诗人的心灵净土。
- 尘埃:代表世俗生活,象征诗人的现实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翰墨”指的是什么? A. 笔墨 B. 书籍 C. 书法 D. 绘画
-
“诵骚悲楚国”中的“骚”指的是什么?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乐府》
-
诗中的“丘壑”象征什么? A. 城市 B. 乡村 C. 自然山水 D. 宫殿
-
“风行思数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思索 D. 厌倦
答案:1. A 2. A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离骚》: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和悲愤,与赵蕃的诗有相似的历史思考。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赵蕃的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诸公皆和诗再用韵并属湛挺之七首》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楚辞》:收录了屈原的《离骚》,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历史思考。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登高》,有助于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