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陈景明梅庐
原文展示:
手栽梅核待成林,
慈母当年属望深。
梅未成林人已往,
空酸孝子一生心。
白话文翻译:
我亲手栽下梅树的种子,希望它将来能长成茂密的树林;
想当年母亲对我寄予厚望,她的期望是如此深切。
梅树尚未成林,而人已经离去,
我心中的孝子之情,却只留下一腔酸楚。
注释:
- 手栽:亲手种植。
- 梅核:梅树的种子。
- 慈母:善良的母亲。
- 属望:寄托希望。
- 空酸:空有酸楚之感,意指失落或遗憾。
- 孝子:指对父母有孝心的子女。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提及特定典故,但隐含了对母亲深切期望的感慨,以及对未能实现的孝道的惋惜之情。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孝道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文,号惭庵,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24年。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戴复古晚年,表现了他对于母亲深切期望的回忆,以及对于未能实现的孝道的遗憾。在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梅树的成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反映了他对家庭、亲情的关注。
诗歌鉴赏:
《题陈景明梅庐》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作,诗人通过栽梅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未能实现孝道的愧疚。诗的开头以“手栽梅核待成林”引入,展现了诗人亲手栽种梅树的场景,暗示着生命的希望与未来的期盼。接下来“慈母当年属望深”,则勾勒出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展现了一种亲情的温暖。然而,随着“梅未成林人已往”,时间的流逝让这一切变得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空酸孝子一生心”则是对自己一生孝心的感慨,表达了对母亲期望未能实现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孝情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栽梅核待成林:诗人亲手栽种梅树的种子,希望未来能长成林,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慈母当年属望深:提到母亲对诗人的期望,表现出深厚的母子情。
- 梅未成林人已往:梅树尚未成长,诗人却已失去母亲,感慨时光流逝。
- 空酸孝子一生心: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期望的无奈与愧疚,体现出孝子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树的成长隐喻着生命与希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两句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梅树象征着诗人的母亲和未能实现的孝道。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亲深厚情感的怀念与对未能实现孝道的愧疚,表达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对亲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坚韧与希望,同时也代表了母亲的寄托与期望。
- 母亲:体现了亲情的深厚与孝道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愤怒 -
诗中“梅未成林”暗示了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亲情的温暖 -
诗人对母亲的期望有什么感慨? A. 满足
B. 遗憾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 - 孟郊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在孟郊的《游子吟》中,同样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孝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母亲角色的重视。两首诗在情感上相似,但表达方式和意象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戴复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