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闻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09:16

右席须贤久,丹书几度催。

贼惊中使转,人望相公来。

问政曲江宅,调羹庾岭梅。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所闻二首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右席须贤久,丹书几度催。
贼惊中使转,人望相公来。
问政曲江宅,调羹庾岭梅。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的期待和对政事的关注。诗中提到,右席之位需要有贤良之士久待,而丹书(指书信)也多次催促。眼下贼寇惊扰,众人希望那位公侯能及时赶来。诗人询问曲江的政务,暗示对地方事务的关注,并提到调羹与梅花,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最后一句则提醒即使因病而虚弱,也要在应酬上有所表现,期待能够重返三台(即高位)。

注释:

字词注释:

  • 右席: 指右边的席位,常用来指代高位或重要职位。
  • 丹书: 指书信或文书,通常是赤色的书信,象征着重要性。
  • : 指贼寇或盗贼。
  • 中使: 指中间的使者,可能指传递信息或命令的人。
  • 曲江宅: 曲江为地名,此处指代曲江的房屋或住所。
  • 调羹: 指调理的器具,象征处理政务的能力。
  • 庾岭梅: 庾岭是地名,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三台: 指三台高位,象征官位和权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右席”与“三台”均与古代官位有关,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关注。诗中提到的“贼惊”可能是指当时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希言,号复古,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象及抒发个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心,以及对贤良之士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安定和人才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政务的关注与对人才能的渴求。开篇“右席须贤久”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贤人的期待与重视。接下来的“丹书几度催”则展示了诗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对时局的紧迫感。整首诗在描绘政务之余,也穿插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如“调羹庾岭梅”,既有政务处理的细致,也有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则流露出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诗作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右席须贤久: 表达对贤良之士的期待和重视。
  2. 丹书几度催: 传达出对催促时政的紧迫感。
  3. 贼惊中使转: 反映社会动荡与不安的局势。
  4. 人望相公来: 表达人民对领导者的期盼。
  5. 问政曲江宅: 显示对地方政务的关心。
  6. 调羹庾岭梅: 暗示生活的细腻和美好。
  7.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 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右席”和“丹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使用“调羹”和“梅”来传达生活的细腻和美好,同时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的渴望、对政务的关心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右席: 象征权力与地位。
  • 丹书: 代表重要的沟通与信任。
  • 调羹: 象征对政务的处理能力。
  • : 代表着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 三台: 象征高位与权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右席须贤久”中“右席”指什么?
    A. 左边的席位
    B. 重要的职位
    C. 一种食物

  2. “丹书几度催”中的“丹书”代表什么?
    A. 诗歌
    B. 书信
    C. 日记

  3.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期望与希望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相比,戴复古的写作更显细腻与内敛。李白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而戴复古则更多地关注于现实与人事,展现了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